南张北齐画作同场过亿!国画双杰是如何炼成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12 06: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2 15:52
在12月5日凌晨结束的北京保利2016秋拍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中,齐白石、张大千画作同场过亿成交。齐白石作于1931年的《咫尺天涯—山水册》以1.955亿元人民币成交,创齐白石作品第二拍卖高价。张大千上世纪60年代游历瑞士后创作的《瑞士雪山》以1.6445亿元人民币成交,亦创造了张大千作品第二拍卖高价。
回到20世纪初的中国艺坛,在那最复杂的乱流中,齐白石和张大千这对国画双杰是如何炼成的?
从湖南木匠到一代美术大师
齐白石(1864-1957)出身贫寒,做过农活,曾居于湖南省涟源市杨市镇。1877年,跟随叔祖父学过木匠,次年改学雕花木工。从做木匠期间的自学绘画,到27岁拜师学画,五出五归的游历创作,8年的故乡幽居,齐白石保持着一贯的勤奋和虚心,在绘画上一直锐意进取,从未停歇。
本次上拍的《咫尺天涯—山水册》创作于1931年,共12开,每开31.5×35厘米,堪称齐白石大写意山水的代表。本套册页上世纪50年代曾在欧洲四国展览。此作上款人“寅斋”为文素松,以碑帖、文物收藏鉴赏闻名。小编查阅资料发现,这套册页在1994年秋拍释出,517万元的成交价当时便创造出齐白石画作拍卖的最高纪录。
这套册页画白石老人目之所见,心之所想,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决不同于缺乏真实感受的摹仿之作。那池塘蛙声,那柳下的牧牛,水乡特有的鸬鹚,江上的远帆,树上的寒鸦,一件一件,都化作了他笔下的有灵。正是在这样饱含情感的思念,白石的草草数笔才能勾的起观者的心神,与他一起,同游湘潭的月色,和他老宅门前的流水落花。
1931年,齐白石已进入创作盛期。所谓盛期,是指老人“衰年变法”后,艺术上全面成熟的时期(约30—40年代)。书画圈网小编网上检索发现,他这一时期山水画的突出特点,一曰简少—物象简少,突出主体,省略琐碎,以勾勒为主,不用复杂的皴法。二曰新奇—构图、造型、笔墨、色彩、点景人物,都奇异不同寻常。白石钦佩有“有奇思”的 石涛,“怪绝伦”的金农,自己也主张“扫除凡格”。三曰粗拙—他自嘲“咫尺天涯几笔涂,一挥便了忘工粗。”但实际上能做到粗中有细,拙中有味。此册充分了这些特征,堪称齐氏大写意山水的代表。
五百年来一大千
比齐白石年小36岁的张大千(1899-1983),堪称中国近代绘画史上的“全能大师”。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写意,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连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徐悲鸿都曾盛赞:“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也。”
画艺精湛的张大千,人脉亦极广,在生前举办了大量展览。据了解,早在20世纪初,他就已进入了艺术市场,并形成良好的销售渠道与收藏体系。当时,张大千画作在同列中可谓是独占鳌头。
张大千作品不仅数量多,风格也产生高度分化,一生经历了“师古”、“师自然”、“师心”三个阶段。早期,他以精工细笔为主。这时的作品,目前多集中在中国 境内世家收藏者手中。至上世纪40年代,张大千远赴敦煌之后,体悟到传统艺术的根源是由民间艺术、文人艺术和宫廷艺术三大部分构成,且互为补充。他的创作也因此生变,逐渐脱离明清宫廷绘画流于程式的弊端,更为注重师法自然,渐入佳境。圆润俊美的仕女图,是这个时期的典型题材。
晚年,张大千以泼彩勾金为主,如墨荷、泼墨山水等,代表了其个人最高的艺术成就。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多集中于港台、欧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收藏家手中,价格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攀升。
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大千先生运用泼墨泼彩技巧已入得心应手境地,特别应用于其钟爱的瑞士风景上,因为瑞士的湖光山色极具四时之美,雪景在视觉效果上,与泼彩的抽象表现方式有极高的协调融和关系。
本次上拍的张大千的《瑞士雪山》创作于1965年,173×344cm,是罕见的在绢上绘制的巨幅精品。不同于昔时以黄山、峨眉山等山水画,瑞士风景在绢上创作,更有难度,曾出现在张大千自己的画展图录中。
此幅画绢之宽173公分,远超过一般画绢之制作,而近于其晚年绝笔《庐山图》之178公分。所在制作大幅作品时,其艰困及体力、物力之消耗,远胜一般小画,所幸大千在日本及巴西时期的友人王之一先生,拍摄了大千在八德园中大画室创作此画过程的照片,让我们有机会一瞥大千创作此图时的艰辛。
据了解,两位大家的作品已不止一次同场过亿,早在2011年就层出现过此盛况:2011年春拍中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人民币成交,今年春拍中张大千的《桃源图》以2.7068亿港币成交。
齐白石和张大千,可说是中国近代山水画坛上的两个游子。他们独具匠心。“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是孔子所说的人生最高级状态。今天,我们再看南张北齐,无疑是两座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巅峰。此致向两位大师敬礼。责任编辑:静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