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13 01: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3 02:59
信息融合在多源数据处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它通过整合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Waltz和Lilnas的著作《Multi-sensor data fusion》(2000)为这一领域提供了基础理论,其中的9-17页介绍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A. Noureldin等人在2007年的《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上发表文章,优化了神经模糊模块,以提升车辆导航系统中的数据融合效率。他们通过时间交叉验证技术,优化了神经网络单元的融合效果。
传感器融合在机器人技术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P. C. Lin等人在《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2006)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融合传感器数据,对六足机器人的身体状态进行精确估计。而Zhang和Ji在2010年的《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B-CYBERNETICS》中,探讨了主动信息融合中的传感器选择策略,以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陈森和徐克虎在《火力与指挥控制》(2006)中探讨了C4ISR系统中态势评估的融合方法,而C3I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的研究也在高方君的论文中有所涉及。李新德和高健的研究则关注了多源不完善信息的融合方法及其在特定领域的应用,如机器人地图创建和博士论文中。
此外,童利标等人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信息融合》中讨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信息融合技术,而分布式滤波和大规模系统中的卡尔曼滤波也受到关注。黄心汉的《信息融合》导论和国际会议上关于数据融合架构、决策支持以及人类信息处理的论文,为理论框架提供了深入的探讨。
赵小川和罗庆生等人在《传感器与微系统》上综述了机器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研究,而《自动化学报》和《计算机应用研究》也发表了关于信息融合基本方法和进展的文章。张伟龙等人的工作则关注了在线手写签名算法中的信息融合应用。
信息融合技术在计算机安全领域也有所发展,Dasarathy和Das等人分别在《Information Fusion》上发表了关于基于代理和Web的信息融合的专题论文,探讨了这些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挑战。
信息融合(information fusion)起初被称为数据融合(data fusion),起源于1973年美国国防部资助开发的声纳信号处理系统,其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就出现在一些文献中。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具有更广义化概念的“信息融合”被提出来。在美国研发成功声纳信号处理系统之后,信息融合技术在军事应用中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青睐。20世纪80年代,为了满足军事领域中作战的需要,多传感器数据融合MSDF (Multi-sensor Data Fusion)技术应运而生。1988年,美国将CI(Command,Control,Commication and Intelligence)系统中的数据融合技术列为国防部重点开发的二十项关键技术之一。由于信息融合技术在海湾战争中表现出的巨大潜力,在战争结束后,美国国防部又在CI系统中加入计算机(computer),开发了以信息融合为中心的CI系统。此外,英国陆军开发了炮兵智能信息融合系统(AIDD)和机动与控制系统 (WAVELL)。欧洲五国还制定了联合开展多传感器信号与知识综合系统(SKIDS)的研究计划。法国也研发了多平台态势感知演示验证系统(TsMPF)。军事领域是信息融合的诞生地,也是信息融合技术应用最为成功的地方。特别是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美*方的信息融合系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信息融合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研究己经从低层的目标检测、识别和跟踪转向了态势评估和威胁估计等高层应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推动了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信息融合技术的应用领域也从军事迅速扩展到了民用。目前,信息融合技术己在许多民用领域取得成效。这些领域主要包括:机器人和智能仪器系统、智能制造系统、战场任务与无人驾驶飞机、航天应用、目标检测与跟踪、图像分析与理解、惯性导航、模式识别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