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工作目标。工作执行力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13 00:1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3 04:56
起点与终点的较量
—— 工作目标的制定与实现 (作者:错墨)
目标,是一个人或组织所期望的成果,是个人或组织的行为方向,是引导过程的风向标,是纷繁复杂灿若大海般零碎工作的粘合剂。
一、目标的重要性
没有目标的团队就是没有指南针的船队,没有目标的工作就是没有结果的消耗。我们需要什么,需要做什么,如何去做…… 这些都是站在起点时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些提问关键取决于我们制定了什么目标。目标既是起点的理想坐标,又是终点的辉煌殿堂;目标把起点和终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它不仅是起点的提问,也是终点的答案。
很多人知道,雪地行军是一桩很危险的事,它极易使人患上雪盲症以至迷失行进的方向。但人们感到奇怪,若仅仅是因为雪的反光太刺眼,为什么戴上墨镜之后,雪盲症仍不可避免呢?最近美国陆军的研究部门得出结论:导致雪盲症的并非雪地的刺眼反光,而是它的空无一物。科学家说:人的眼睛其实总在不知疲倦地探索世界,从一个目标到另一个目标。要是连续收索而找不到任何一个目标落点,它就会因紧张而失明。美国陆军对付雪盲症的办法是,派先驱部队摇落常青灌木上的雪。这样,一望无垠的白雪中变出现了一丛丛、一簇簇的绿色景物,收索的目光便有了目标。
所有的眼睛都在收索世界,收索世界的眼睛不怕光怪陆离,却怕空空一片、没有目标。同样地,所有的工作都应该事前设定合理的目标,否则将糟糕地一塌胡涂。“赢在目标”正是告诉我们制定合理的企业或团队工作目标,规划合理的执行方案,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只有如此方可纲举目张、水到渠成地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采取的核心管理方法就是目标管理的原因。
二、如何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
是目标用终点来回答起点的提问,是它把起点和终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制定合理地工作目标便成为了起点和终点的较量。较量的结果是合理的,无疑目标的设定便是契合实际的、是有意义的。没有目标的工作是无头的苍蝇,制定什么样的目标,如何制定目标,也就是怎样将起点和终点进行较量,必须慎之又慎。
如果把工作看作用兵作战,那么制定工作目标便是“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认真具体地考察各种不同的工作特点,根据不同原则和不同目的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是企业或团队生死攸关的大事。那么如何权衡起点和终点制定合理工作目标呢?具体方法如下:
1、以终点为导向:选择核心目标、实际目标,尽量删除次要目标、虚幻目标,直接从目标的作用、功能、价值、意义、主次关系等方面考虑不同目标设立的必要性。下面这则故事就是目标选择的范例:有一辆载满瓦瓮的车被一条狭窄的山路所阻塞,正值寒冬,冰厚雪滑无法前进,被阻车辆越积越多,眼看就要天黑缺无计可施。此时人群中走出一人,问载满瓦瓮车辆的主人“车上瓦瓮何许钱?”答曰“白银四、五两。”此人当即给了他五两银子,而后令其童仆斩断捆缚瓦瓮的绳子,把所有的瓦瓮推下了山崖,道路很快被疏通。
2、以起点为基础:盘点自己的资源,直接从工作目标所需的人力、物力、时间、场地、以及外界环境等方面考虑设立目标的可行性。根据自己各方面条件和能力设定目标时,尽可能的发挥所能支配的各方面资源的潜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目标高度,思想不要保守。《易经》中的“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就是这个道理。但工作目标的设定也不能过高,以至于不可实现,挫伤团队的积极性。
有一位斯巴达战士出征前抱怨说“我的剑太短了。”他的妈妈说:“孩子,如果你勇敢地向前跨一步你的剑不就长了吗?”制定什么样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一定要以自己的起点为基础。短剑就是那位斯巴达战士的起点,他的目标是杀死敌人,而不是增加剑的长度,况且增加剑的长度对他来讲是不切实际的。基于此,妈妈为他制定了“向前跨一步”的战术,便达到了杀敌的目的。当起点的条件不如人愿时,抱怨只能适得其反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3、以过程为跳板:任何目标的实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甚至是曲折往复的。周到缜密地分析目标实现所需的必要过程,从中设立必要的跳板;设想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和意外,做好积极应对的措施,切勿心怀侥幸漠视可能出现的麻烦,那样会带来更多困难和意外。
有一个马戏团,由于经营惨淡,看客太少,几乎倒闭。有人给出了一个主意,卖票时赠送一包花生米。看马戏的人不仅比平时多了许多,而且马戏团的饮料也卖得很好,经营很快便好转了。原来,在炒花生米时,多放了一些盐。赠花生米、吸引观众、多放盐、多卖饮料都是实现“经营好转”这个目标过程中的跳板。
4、设立分目标:以各跳板间的逻辑关系为根据,选择最优的目标实现路线,进而将总目标分解成几个分目标。先解决简单的目标,再解决困难的目标;解决了各个分目标,总目标自然也得到了解决。子曰:“知其先后则尽道矣”,就是告诉我们这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偏之谓中,不倚之谓庸”,意为: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实现一定的目的来说,都有一个设定的标准,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否则就不可能实现这个目的。因地制宜地认真较量起点和终点,切不可胶柱鼓瑟生搬硬套。由此而制定的不偏不倚的工作目标,是事半功倍的保障。
三、建立恰当的支持系统
必须注意的事是,目标有时也会使人沉醉,有人认为设立了美好的目标就万事大吉了,从而忽略了工作中的诸多因素。单独设定合理的工作目标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立实现目标所必须的各方面支持,并且还要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不断总结得失、修正这个支持系统,使得其更恰当,更能为实现既定目标服务。
何谓“恰当”?古人两千多年前答曰:“得其时,当其位”。《易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的不正是时间和空间吗?相同的事情,在不同的时间或地点去做,结果是大相径庭的,可以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易经》最终无非是告诫我们做事一定要准确选择适合你的时间和地点。
何谓“支持系统”?简单地说就是组织机构和工作设施等硬件,以及企业文化、培训系统、工作方法和公司管理等技术方面的软件。细致的来讲就是兵法所说的获胜要素:“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笔者姑且依据上述论及的胜利要素,将“支持系统”分解为如下四个主要方面:
1、布道、施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的传统哲学把它解释为世间万物所遵循的准则。而这里的“道”指的是最高境界的团队精神,上下同心,生死与共。要达到这个境界,对团队,尤其对团队的高层管理者要求很高。团队的掌舵者要布道、要施法。如何布道?简单地说就是企业的领导要给出团队的愿景以及核心价值观,通过培训及考核将其镌刻在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心头最显眼的位置;如何施法?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有效地培训。总的来讲,布道是企业文化的范畴,施法是员工培训的范畴。
这里要特别提出注意的是员工培训,它是指一定组织为开展业务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使员工不断的更新知识,开拓技能,改进员工的动机、态度和行为,是企业适应新的要求,更好的胜任现职工作或担负更高级别的职务,从而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良好的培训对企业或团队有以下三点主要益处:
(1) 培训能促进企业与员工、管理层与员工层的双向沟通,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即“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是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对全体员工进行企业意识教育的微观文化体系。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认同企业文化,不仅会自觉学习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而且会增强主人翁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大家的敬业精神、革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培训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企业或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更能使之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增强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美国权威机构监测,培训的投资回报率一般在33%左右。在对美国大型制造业公司的分析中,公司从培训中得到的回报率大约可达20%-30%。摩托罗拉公司向全体雇员提供每年至少40小时的培训.调查表明:摩托罗拉公司每1美元培训费可以在3年以内实现40美元的生产效益。摩托罗拉公司认为,素质良好的公司雇员们已通过技术革新和节约操作为公司创造了40亿美元的财富。摩托罗拉公司的巨额培训收益说明了培训投资对企业的重要性。
(3) 培训能培养企业的后备力量,保持企业长远发展的生命力。企业竞争说穿了是人才的竞争,明智的企业家愈来清醒地认识到培训是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人本投资”,是提高企业“造血功能”的根本途径。美国的一项研究资料表明,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佳投资比例是5:5,即“人本投资”和硬件投资各占50%。人本为主的软技术投资,作用于机械设备的硬技术投资后,产出的效益成倍增加。在同样的设备条件下,增加“人本”投资,可达到投1产8的投入产出比。发达国家在推进技术创新中,不但注意引进、更新改造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硬件投入,而且更注重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主要目标的软技术投入。
2、良好的工作方法:“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由此可见,“天地”在具体的工作中是要求我们使用合乎时制、因地制宜的措施和方法,它是实现目标的具体的行动内容。如果用“刻舟”的工作方法去实现“求剑”的目标,就是忽略了环境变化的不合乎时制的举措。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良好工作办法的通俗标准:一是方法简单、二是切合实际、三是便于执行。方法无高低之分,只有是否可行之说,写在纸面上的东西无论多么富丽堂皇,如果难以实施也是空洞无用的。
历史上商鞅的变法,可圈可点之处不仅在于内容的合理,还在于形式上的完美。他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条令已然完备,但还没有公布,就担心人民是否信任,是否接受,因为人民不相信,就意味着不会遵守,会表示反对,甚至会进行抵制。聪明的政治家首先考虑到的,不是对可能出现的反对和抵制,如何予以警告和惩治,而是想方设法取信于民,使人民认识到新法的好处,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所在。于是,他想到了立木取信,在国都咸阳城南门,竖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如有人将其搬到北门,便赏十金,但无人敢去,后增至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敢去了,轻而易举地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兑付了五十金,以此表明他决不欺骗百姓。因而,当商鞅关于新法的布告一出台,秦国的百姓就知道朝廷言出如山,令行禁止,新法必须遵守。现代人也经常发布告,举凡拆迁、征地都会发布,不仅布告中说明必须按我说的去做,否则,将会面临治安乃至刑事处罚;而且作为布告的辅助手段,公安局长、检察长甚至法院院长在电视节目中,轮番登台亮相,发表针对性的讲话,制造出十分紧张的气氛,几尽声势之能事,好不复杂,但到头来让人难以接受,又不敢不接受,其结果损害的仅仅是人民群众吗?
相比之下古人商鞅的立木取信是何等的简单和直白,但它起到了立竿见影的预期效果,达到了既定的目标,我们理所当然地相信它是切合实际、便于执行地好方法。
3、管理者应有的基本素养:“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冯小刚电影《天下无贼》中有一贼头叫黎叔,他有一句经典对白:“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作贼的都明白这个千古不易的哲理—人才是团队的第一资源。有了一流的人才充当团队的管理者,就可以开发出一流的产品,创造一流的业绩,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管理者就是团队的将领,“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同样是说明人才的重要性。
什么样的管理者才能称之为人才呢?标准就是五个字 —“智、信、仁、勇、严”,选拔企业或团队的领导必须遵循此五德。
其中“智”是指单纯的智商,它是靠努力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而逐步建立起来的。“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里包含着“知”与“能”两个方面,“智”正是让我们正确的把知识运用到管理之中,并将其转化为力量发挥出能量。而管理者则恰恰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合理地管理和利用资源,使之发挥能量为企业所用。
而“信、仁、勇、严”是指复杂的情商,其中包括很多技巧性的东西,需要用心揣摩来领悟。在这四个方面中,“信”是第一位的,是任何时候都坚决不能摒弃的。“民无信不立”,“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等等,归根结底都是强调“信”是为人为事之根本所在。“信”虽无形但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一个企业最大的危机是诚信危机。众所周知,对于一个企业来讲,金钱的损失是可以计算和挽回的,而一旦失去信誉所造成的损失却是难以计算、甚至不可挽回的,“三鹿奶粉”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企业的管理者也是一样,一旦失信于员工,那么所带来的后果不仅仅限于人格和威信的下降,更是要坐收在管理中无法得到员工认同和支持的恶果。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仁”。 “仁”是中国儒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观点,儒家甚至崇尚“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大学》中说“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仁能附众,作为一名管理者,得到大家的支持、把众人团结到自己的身边来,在管理的过程中,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必需的。再者,管理中的惩罚只是管理的一种手段决非管理的本质。《吕氏春秋》里写到“石可破,但不可夺其坚。”也就是说:在管理中你惩罚员工会很容易,但让他心服口服从此改正错误却决非易事。而管理中的“仁”更多的则体现为一种“双赢”,管理者赢得管理,而员工则赢得利益。管理中并非为“管”而“管”,而是为“理”而“管”
4、有效的管理办法:“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法者”简单的说就是管理办法、赏罚措施。曹操从带兵作战的角度解释:“曲制指的是部队的编制、组织结构、各部队旗帜色彩的区分、锣鼓声音的规定;官道指的是各级军官的职责制定、粮道畅通与否。”我们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则有如下解释:“官道”首先是指为了执行法律、法规而设置的岗位和职务;其次,守法稽断、判断曲直是非是官员的职责;“主用”指的是军需财物或企业资源的供应适当与否。
曹操曾提出“恃武者灭,恃文者亡”的辩证的观点,我们把它应用到管理之中,其意义可理解为:只是依靠严格的管理和惩处而不体恤员工、不讲仁义是要失败的;反之,只是依靠讲仁义说道德,而不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惩处,也是要失败的。所以,只有通过不偏不倚的管理办法,方可事半功倍地实现工作目标。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这些问题如果能得到肯定的回答,目标能否实现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事情了。再加上“道、天、地、将、法”则构成了《孙子》的五事七计,实属用兵之要,是兵家主客观相统一的纲领性意见,当然也是实现目标管理的致胜法宝。曹操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家,第一个揭示了《孙子》五事七计。他认为,先计的目的就是求得彼我之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是战争胜负的重要指标,同样也是我们管理是否有效的考核指标。
四、执行力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设立了合理的工作目标,建立了恰当的支持系统之后,主要的问题就是执行了。无论多么美好的目标,以及用于实现目标的软、硬件多么完美,如果不能落实到执行上去,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具备了实现目标的条件,能否实现设定的目标关键取决于团队的执行力。“经是好经,但要看和尚如何去念啦!”念好了便可修成正果,否则不是走火入魔就是半途而废,终究以失败告终。
如何防止走火入魔?首先要明白:成功的捷径就是设定目标然后心无旁骛的去追求。在追求目标的征途中切不可三心二意被无谓的琐事所羁绊,从而耽误时间和精力与成功失之交臂。唐人李翱的《李文公集》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寓言:国马和骏马并肩而驰,骏马欲阻碍国马得先便咬破国马的鬃颈,还用蹄子侧踢国马。国马置之不理,依然阔步前驱,领先抵达终点。回到马棚后,骏马羞愧难当、浑身颤抖,草水不沾,待国马一番安慰后,方得同槽共食恢复如初。这个寓言正应了哪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名言。一个人或团队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把有限的精力放在阻止别人成功的伎俩上,那么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打折扣了。心胸宽阔、道德宽厚的人不与人计较忿恨和埋怨,努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全神贯注地追求自己既定的目标,胜利是指日可待的。假设国马与恶意攻击自己的骏马斤斤计较,它也不一定就稳操胜券。
再者要明白:“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意思是,自己既是尽最大限度的努力只能做到不被别人战胜,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够战胜别人;能否战胜敌人取决于敌人是否出现了破绽。骏马去咬国马、去侧踢国马,分散了它的精力,消耗了它的资源,但并不保证能够取得胜利,相反还卖出了破绽,被国马击败了。企业或团队间的竞争也是这个道理。
如何防止半途而废?只需明白:“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是苏轼在其《晁错论》中的句子,笔者甚是喜欢,常以之自省)。“超世之才”是指具备了实现目标的恰当的支持系统,但如缺少“坚忍不拔之志”的执行力,实现目标也是渺茫。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 医治半途而废的药方就是这么简单,但实际工作起来是相当的艰苦,这也正是成功者稀少并值得人们尊敬的原因。一个旅行者在茫茫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又渴又饿地倒下了。求生的本能驱使他扒身下的黄沙掘水,他扒了很久,扒出一个洞,仍然没有水,就灰心地倒在一边等待死亡。后来又有个人从此经过,发现了他的尸体和那个洞,那个人再扒了几下,就见到了潮湿的沙土,又扒了几下便见到了水。这就是半途而废的悲剧,遗憾的是他已经来到了胜利的门前,却没能跨入。人们扼腕而叹:“与其躺着等死,不如死在挖掘中!”
目标管理的基础是团队工作的成员责任制,目标管理只有同明确的责任划分结合起来,才能深入持久、才能具有生命力,达到最终的成功。明确的责任划分重心就在于执行力,只有良好的执行力才能担负起各自的责任。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其成效也是在执行力的落实上。另外,良好的执行力重视信息反馈工作,因地制宜地修正实现目标地方案,从变化中寻求不变的目标实现。判断一个组织执行力优劣的标准是什么?笔者在此想用主席的四个字来回答,哪就是“多、快、好、省”。我们如果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四字口诀,那一是管理模式的高能、高效、高标、低耗;二是对组织对其所占有资源使用的高能、高效、高标、低耗。
解决了上述制定目标、建立支持系统、落实执行力等方面的问题,便将从起点描绘的目标在终点得以实现,事半功倍地完成了起点与终点的完美较量,此时的起点虽然与终点得到了统一,但却进行了脱胎换骨的羽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3 04:55
网上搜索看看相关的内容文章抄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