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为药茶之为饮,有保健功效,久饮身轻体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4 05:0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7 06:08
原标题:茶之为药
○吴文超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茶叶生长,秉天地之灵气。喝茶理气,双向调节机体代谢,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喝泡老绿茶,暑气不见了
有位同事体检检出高血脂,医生嘱咐多喝茶。他坚持一年喝下来,指标还真恢复正常了。
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茶就是一种饮料,不喝茶身体也好好的,有病该吃药,茶当药使,有点玄乎。
茶是保健饮料,茶也有药用功能,常饮祛病强身,延年益寿。这在我看来,没有问题,毋庸置疑。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最初是以药的面目出现的,中国自古就有“以茶治病”的历史。其实,不光是茶,好多植物都有药用功能,中草药就是这么来的。
植物黄花蒿有截疟之功,民间常用来治疟疾。我国科学家从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现在,青蒿素类药物获世界范围内公认,成为治疗脑型疟疾和恶性疟疾的首选药物。
科学家告诉我们,绿茶能消除有害自由基,可以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抑制癌细胞。常喝绿茶,好处多多。
深圳市高级中学前任校长佘国治,上世纪九十年代建校时,大热天在工地中暑。客属承包商见状,送了泡家乡老绿茶,让校长回去煮来喝,果然茶到病除。佘校长自此精研茶艺,写成《茶艺基础与入门》一书,作为本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教材。
福建福鼎白茶功能清凉降火,消暑解毒。古人认为“其性寒凉,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 白茶因具有美容抗皱、降脂减肥的功效,深受女性喜爱。当地民众嫁女儿时,往往用两锡罐陈年白毫银针陪嫁。
? 苦丁茶,因产自广西万承县苦丁乡而得名。苦丁茶的药用效果非常明显,权威药典记载及现代临床试验证明,苦丁茶对于降血脂、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抗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有明显作用。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历史上,西北各民族依靠饮用黑茶帮助消化肉食。当年左宗棠率湘军征战新疆,将士水土不服。左帅想起了家乡的安化黑茶,上奏实行茶票制度,直接从湖南安化贩运黑茶,作为军需品。
六堡茶扬威南洋锡矿场
六堡茶产自广西梧州,清凉祛暑、益脾消滞。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当地人把六堡茶当作备用良药,以应不时之需,六堡镇的老医生用陈年茶粑加冬蜜治痢疾。上了年纪的南宁人说,过去是在药铺里买六堡茶的。现在,六堡茶治疗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功效,正在被人们津津乐道。
马来西亚气候炎热潮湿,在当地锡矿工作的矿工经常中暑,易患上风湿病。可是常喝六堡茶的华工却很少得病,于是喝六堡茶流行开来,矿区也在广西进口储备了大量的六堡茶。
上世纪七十年代,锡矿区衰落,大批六堡茶封存,受到冷落。近年随着品饮老普洱之风盛行,这批老六堡茶被挖掘出来,重见天日。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些茶愈陈愈香,有的还出现金色的点点——上品黑茶才有的“金花”!
林平祥是马来西亚公认的茶人“阿爷”。不久前,我蹭到一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六堡,正是这位马来茶王所赠。这道茶茶汤深红光润,虽然与陈年普洱比起来稍显单薄,还有渥堆痕迹,但一样茶气十足,直喝得我大汗淋漓,之后全身毛孔透出丝丝凉意。
陈年武夷茶宝降服剧烈咳嗽
喝茶要有度,长期喝茶更要注重茶叶质量,要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品种,并要讲究茶的加工制作方法。新茶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未经氧化的多酚类物质,这些物质会刺激胃肠黏膜,容易诱发胃病。因此胃肠功能较差的人不宜多喝新茶,而且喝茶宜淡不宜浓。
茶叶中的生物碱,能兴奋大脑神经,促进心脏机能亢进。过量饮茶,会使人产生心慌、头晕、四肢乏力等症状,导致“醉茶”。有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病的患者,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时喝茶。
我爱喝烤足火的乌龙茶。一方面,火能转化茶性阴寒的一面,致中和;再者,焙足火的茶,可以陈放,陈放的过程,与茶互动,感受茶的变化,好玩。
武夷山九龙窠母树大红袍的传说很多,总括一点就是,寺僧采制为茶,能治百病,然后衍生出许多美丽的故事。
我也有个关于大红袍的故事。2011年春节,年初三早上,有位老太太向我诉说,初二晚上她突然咳嗽,咳了一整夜,以至于小便都失禁了,通宵未眠。我闻言察色,马上出去买来攸县豆干,取出有40多年历史的大红袍茶宝,加上几片姜,煲成姜茶红糖汤,让她趁热喝下去。之后老太太又喝了一碗米汤,盖上被子睡着了。
老太太中午醒来,已基本不咳了。到下午,她在电话里激动地告诉我,咳嗽好啦!
喝对茶能安神助眠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茶叶秉天地之灵气,喝茶理气,双向调节机体代谢,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喝茶之后产生的打嗝、排屁、流泪等生理反应,就是身体的排毒反应。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流泪就是肝排毒。茶友经常反映,好茶喝过后眼发胀,继则流泪,之后眼睛明亮,整个人精神爽利。
中医学说,酸入肝,甜入脾,苦入心,辛入肺,咸入肾。武夷岩茶中,雪梅品种喝起来有梅子酸味,醉海棠品种则是苦味明显,等等,诸位从养生角度,可考虑对号入座。
有朋友担心喝了茶,晚上兴奋睡不着。我说不一定,茶既提神又能安神,既引起失眠又能助眠,就看你有没有喝对茶。有的茶对肠胃刺激大,“胃不和,则卧不安”。我经常跟茶友分享陈年武夷岩茶,好多人喝了哈欠连连,马上说犯困想睡觉。从中医角度讲,失眠的原因有多样。阴阳失调,阴虚不能纳阳,或阳虚不入阴,夜难成眠;心神耗用太过,亦难入眠。
茶之为饮,有保健功效,久饮身轻体健。茶之为药,能平衡阴阳,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需要强调一点,茶就是茶。茶是饮品不是药,更不是灵丹妙药,不能包医百病。病了,还是要看医生。
茶之为药茶之为饮,有保健功效,久饮身轻体健
六堡茶产自广西梧州,清凉祛暑、益脾消滞。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当地人把六堡茶当作备用良药,以应不时之需,六堡镇的老医生用陈年茶粑加冬蜜治痢疾。上了年纪的南宁人说,过去是在药铺里买六堡茶的。现在,六堡茶治疗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功效,正在被人们津津乐道。马来西亚气候炎热潮湿,在当地锡矿工作的...
茶之为药 茶之为饮,有保健功效,久饮身轻体健
绿茶,以其丰富的抗氧化成分,能够消除有害自由基,对抗衰老、辐射和抑制癌细胞生长,常饮绿茶对身体益处多多。深圳高级中学前任校长佘国治的经历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他通过老绿茶成功解除了中暑之困,并因此对茶艺有了深入研究,将其融入学校的素质教育中。福鼎白茶则以其清凉降火、消暑解毒的功效,被誉...
饮茶有益身心健康,健康人饮健康茶
三国时期的华陀在其《食论》中强调了饮茶对思维的益处,而唐朝陈藏器则赞誉茶为“万病之药”,认为它能止渴除疫。《随息居饮食谱》和《本草备要》中更详细阐述了茶对心神、肝胆、肺胃等方面的调节作用,同时有助于消化和减肥。明代顾元庆的《茶谱》全面阐述了茶的多方面功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
茶可清心也下半句
茶可清心也下半句茶可健体。《神农本草经》说:“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这是对茶效最早的记述。《神农⻝经》也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书中,“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茶苦而寒,...
多喝茶、常喝茶,对你的身体大有裨益
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书中写道:“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茶有好多神奇功效,好多研究已证实;其实,大多爱喝茶、喝了好多年的茶友们也已经对茶的保健功效深以为然。那么,茶究竟有何药效呢,为世人所喜爱...
茶为万病之药勿忘饮茶健身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产茶的国家,饮茶历史非常悠久,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乎鲁周公,便是中国民族饮茶历史的古之写照,古人采摘野茶叶,煎之治病,发现饮茶对健康颇有补益。古代最早就是摘这个茶叶呢,用它来嚼,然后来治病,进一步发展到煮作羹饮,古代文献对茶有非常丰富的记载,最早的记载就是我们...
饮茶与健康茶的饮用和药用功能介绍
治休息痢”。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胸痛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级,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又指出茶有“解毒、治病、醒酒、兴奋、解渴”等功效。唐代刘贞亮把饮茶概括为“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
谈中国茶文化中之道缘
故明屠隆说:“茶之为饮,最宜精形修德之人”。道教以方仙道为首的养形派,认为神依形生,形*神立,养命固形形神皆合方为康健。因此重视医药炼养,服食是其主要方术之一,“乃服药有益,乃成仙”。草木是外养之精华,茶当然为首选之药。道教始祖张道陵也曾在“昌利山采服五芝众药,在隶上山始...
喝茶三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喝茶是茶”。“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虽然茶起源于神农氏还只是一个传说,但却揭示了茶来源于普通百姓日常劳动的事实。可以断定,当初中国人将茶作为饮品,主要是由于茶能解渴甚至药用等本身之特性;茶最早也流行于民间,并由民间逐步流向王公贵族阶层。总之,茶为饮者之始,茶只是茶,...
中国茶历史:中国饮茶历史
春秋以前,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古代人类直接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而感到芬芳、清口并富有收敛性快感,久而久之,茶的含嚼成为人们的一种嗜好。该阶段,可说是茶之为饮的前奏。随着人类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即鲜叶洗净后,置陶罐中加水煮熟,连汤带叶服用。煎煮而成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