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4 05: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8 18:42
溶酶体,这一细胞器于1955年首次被发现,是一种单层膜包裹的囊泡,内部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执行细胞内的消化功能。它的形态和酶种类具有多样性,标志酶是酸性磷酸酶。根据其生理功能的不同阶段,溶酶体可分为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和残体。
初级溶酶体直径约0.2~0.5微米,膜厚7.5纳米,由高尔基体分泌形成,其内含物均匀,无明显颗粒。虽然含有多种酶,如蛋白酶、核酸酶、脂酶等,但这些酶在溶酶体膜内保持非活性状态,只有在膜破裂或物质进入时,酶才开始发挥作用。其最适pH值约为5,其膜特征包括质子泵和高度糖基化的膜蛋白,以维持适宜的酸性环境并防止自身蛋白降解。
次级溶酶体,又称消化泡,根据其作用物来源,可分为异噬溶酶体和自噬溶酶体。异噬溶酶体处理外源的大分子物质,如通过胞饮作用(包括受体介导的内吞)形成的胞饮泡,以及通过吞噬作用形成的吞噬泡。自噬溶酶体则消化细胞内部的损伤或衰老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和内质网碎片,是内源性物质的消化场所。
当次级溶酶体完成消化后,可能留下未消化的残渣,形成残体,也称后溶酶体。这些残体失去了酶活性,残余物质有的能被排出体外,如脂褐质在肝细胞中的积累,而有的则可能长期留在细胞内。
溶酶体(lysosomes)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为单层膜包被的囊状结构,直径约0.025~0.8微米;内含多种水解酶,专司分解各种外源和内源的大分子物质。1955年由比利时学者C.R.de迪夫等人在鼠肝细胞中发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8 18:43
溶酶体,这一细胞器于1955年首次被发现,是一种单层膜包裹的囊泡,内部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执行细胞内的消化功能。它的形态和酶种类具有多样性,标志酶是酸性磷酸酶。根据其生理功能的不同阶段,溶酶体可分为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和残体。
初级溶酶体直径约0.2~0.5微米,膜厚7.5纳米,由高尔基体分泌形成,其内含物均匀,无明显颗粒。虽然含有多种酶,如蛋白酶、核酸酶、脂酶等,但这些酶在溶酶体膜内保持非活性状态,只有在膜破裂或物质进入时,酶才开始发挥作用。其最适pH值约为5,其膜特征包括质子泵和高度糖基化的膜蛋白,以维持适宜的酸性环境并防止自身蛋白降解。
次级溶酶体,又称消化泡,根据其作用物来源,可分为异噬溶酶体和自噬溶酶体。异噬溶酶体处理外源的大分子物质,如通过胞饮作用(包括受体介导的内吞)形成的胞饮泡,以及通过吞噬作用形成的吞噬泡。自噬溶酶体则消化细胞内部的损伤或衰老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和内质网碎片,是内源性物质的消化场所。
当次级溶酶体完成消化后,可能留下未消化的残渣,形成残体,也称后溶酶体。这些残体失去了酶活性,残余物质有的能被排出体外,如脂褐质在肝细胞中的积累,而有的则可能长期留在细胞内。
溶酶体(lysosomes)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为单层膜包被的囊状结构,直径约0.025~0.8微米;内含多种水解酶,专司分解各种外源和内源的大分子物质。1955年由比利时学者C.R.de迪夫等人在鼠肝细胞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