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4 01: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6 11:58
“秦王扫六合,虎势何雄哉”,一句话道尽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是多么的强大;但这里也有疑问,春秋战国诸侯过百,互相征伐何止百年,秦国亦非出类拔萃者,难道仅是“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便可以在数十年间统一中原吗?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有很多,诸如秦国数代君王的实力积累、“商鞅变法”的快速崛起、远交近攻的战略举措等;或许这些都是成就“秦始皇”的原因,但其中的主因还要归结于“科技”,秦始皇陵兵马俑便是证明。
“秦始皇陵”一直是世人向往的一处古迹,传说地宫内藏有取之不尽的宝藏,但对于考古专家来说,地宫中或许还隐藏着更多的“秘密”;不管怎么说,由于今日科技尚不能完美解决氧化问题,因此这座大墓直到今天也未能开启,但“兵马俑”却早已重见天日。至于“兵马俑”的发现过程,对“考古”感兴趣的朋友想来并不陌生,这里也不再累诉,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兵马俑”的考古发掘一直未曾停止;就在1994年的3月,考古专家在“兵马俑”中又有了惊人发现,9把秦剑的出现着实给人一种“颠覆认知”的震撼,其“超前科技”或比越王勾践剑还要先进。
暂回到1994年的陕西“骊山”脚下,兵马俑2号坑正在进行着紧张且缜密的发掘工作;就在一处坑道转弯处,工作人员又发现了9把秦剑,这些剑规格不同,长短不一,剑身上都铸有八块错落有致的菱形图案,懂行的朋友或许知道,“菱形图案”也预示着这些武器都是青铜所制,著名的“越王勾践剑”的剑身上也有类似的图案。虽然这些秦剑在精美工艺上难于“越王剑”相媲美,但其“菱形图案”之间的误差竟达到了一根头发丝的程度;由此不仅证明了秦国统治者对武器制造的严苛要求,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的高超铸造工艺。
仅是这些也就罢了,兵马俑出土的其他武器也有着类似的精密规格,尚不足以称“奇”;但有一把剑却颇为特殊,这把剑被发现时被一尊重达100多公斤的陶俑压在身下,剑身已严重扭曲,弯度几乎呈对折状。由于当时深嵌于地下,工作人员也仅能看到其大概,因此一度认为这是一把已经折断了的“残剑”;可令在场所有人震惊的是,当移开陶俑后,这把剑竟能弹开泥土,自动慢慢复原,最后居然恢复到了笔直原貌。说到这或许有朋友不屑一顾“这有什么稀奇的,韧性好自然会恢复原貌,考古专家是不是有点大惊小怪了?”
关键点就在这里,“青铜剑”几乎是没有韧性的,也就是说它只能是笔直状态;就以另一把神兵利器“吴王光剑”为例,这把剑是“吴王夫差”父亲的佩剑,和“越王剑”一样形制精美,出土至今仍保持着一定的锋利度,但在它发现之初曾被人争夺,结果瞬间断成了6截。公正的说,这把秦剑无论是外观还是工艺都难于“吴王光剑”相比,明显是一把秦国军士所用的普通“青铜剑”,理论上被重压2000多年早应该残破不堪,那就更别说自动复原了;为此专家大为惊讶,并瞬间轰动了考古界,之后这把“普通”秦剑被送往研究所进行更为专业的金属检测。
检测的结果更让人难以理解,这9把秦剑的表面同样有一层“铬盐化合物”,也就是说它具有和“越王勾践剑”一样的超前科技;以现有的历史来看,“金属镀铬”是在1937年才被发现和应用的,但这种工艺却在2000多年前的“普通”秦剑身上出现。虽说专家难以解释,但也证明了这种“超前科技”早在大秦时代已被广泛应用;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如果说“金属镀铬”首先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剑”身上,又在秦代被广泛应用,可到了不足百年后的汉代,考古专家却再没发现过类似的青铜武器,也就说,这种“高科技”仅仅出现了百年,之后却又“神秘”消失。
为什么“金属镀铬”会忽然消失,这点专家同样难以解释,以至于到今天依然众说纷纭;又说汉代之后出现了更为实用的铁器,“金属镀铬”失去了价值、也又说汉王朝故意摒弃秦始皇遗产的、甚至还有说是“外星人”收回了这种高科技。当然,“金属镀铬”在这里还不是关键所在,之所以这把2000多年的秦剑能自动复原,其关键之处是另一项“高科技”——形态记忆合金。所谓的“记忆”就是让金属通过热弹性与马氏体相变及其逆变而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所构成的材料;这么说似乎“复杂”了,简答的说,这把普通秦剑的材质特殊,具有超强韧性,但专家说:这种科技“不应该”出现。仍以史料为据,“记忆金属”是在1950年才出现,之后历经数十年才被广泛应用;但这里却出现在一把“普通”秦剑身上,说明2000多年前和“金属镀铬”技术一样早已被广泛应用。
自然,对此专家仍旧难以给出合理解释,但“剑身镀铬”和“记忆金属”却成了大秦科技的代表,至于2000多年前的秦国大军还隐藏着多少“高科技”,或许只有打开秦始皇陵之后才知道;这9把剑目前就珍藏于秦始皇陵博物馆中,有兴趣的朋友倒是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