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者随笔书系-胡风人与文化 目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4 01:0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4 11:02
大学者随笔书系中,胡风以独特的视角分享了他的思考与见解。以下是一些篇章的概要:
在"文艺人生"篇章中,胡风回顾了理想主义者的时代回忆,为《文学》周年增刊《我与文学》撰写了深刻的文章,探讨了个人与文学之间的紧密联系。
"蔼理斯的时代"问题篇,他深入剖析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议题,展示了对文学遗产的思考,提出了富有洞见的问题。
在"小品文与漫画"的对话中,他与太白社的交流,揭示了他对这两种文体的独特见解,倡导了文学创作的多样性。
自然、天才与艺术的关系在"自然·天才·艺术"中得到了探讨,他阐述了艺术创作的源泉和表现形式。
从创作的角度出发,"创作之路"揭示了胡风对于文学创作过程的独特见解,以及文艺界中的一些风习和现象。
"略论文学无门"篇章中,他揭示了文学无定法,鼓励读者以开放的态度去探索和理解。
在"写在昏倦里",他以个人感受探讨了文学与生活的交织,表达了对文学价值的深刻理解。
回顾历史,"文学上的'五四'"篇章是他为纪念"五四"运动的贡献,展现了他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独特解读。
"为一个外国刊物写的自传"篇,他通过跨文化交流,展示了个人的文学追求和国际视野。
在风格的讨论中,"论'大国之风'种种"表达了他对国家文化精神的赞美和期待,寄寓了对国家进步的热切期盼。
关于精神层面,"堂·吉诃德底解放"篇章探讨了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以及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对于林语堂的评价,"林语堂论"提供了一个深入的观察视角,展望了林语堂的发展路径。
"五四"时代的影子在"《半农杂文》"中得以呈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学面貌。
对于中国文化的探讨,"《南国之夜》《大地》里的中国"揭示了他对本土文化深厚的热爱和理解。
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在"《表》与儿童文学"中得到了强调,他强调了文学对下一代的影响。
通过对纪德作品的分析,"从《田园交响乐》看纪德"展现了他对外国作家的深入研究。
对果戈理和《死魂灵》的评价,"《死魂灵》与果戈理"揭示了他对世界文学经典的深度解读。
在"田间底诗——《中国牧歌》序"中,胡风以诗的形式,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对文学艺术的追求。
"吹芦笛的诗人"篇,可能是对某个诗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创作的深情与魅力。
对《北京人》的评论,"论《北京人》"揭示了他对戏剧艺术的独特见解。
而对于人格魅力的阐述,"秋田雨雀印象记"可能描绘了对某位人物的深刻印象。
在"M.高尔基断片"中,他以高尔基的片段作为悼词,表达了对这位文学巨匠的敬仰和哀思。
悲痛的告别和对鲁迅先生的纪念,"悲痛的告别"篇章可能记录了对鲁迅先生逝世的哀痛和对他的深深怀念。
"关于鲁迅精神"篇章,胡风从多个角度揭示了鲁迅精神的核心,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最后,"半仑村断想"可能是对某个生活场景或思考的片段,展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感悟。
扩展资料
大学者随笔书系-胡风人与文化 目录
在"文艺人生"篇章中,胡风回顾了理想主义者的时代回忆,为《文学》周年增刊《我与文学》撰写了深刻的文章,探讨了个人与文学之间的紧密联系。"蔼理斯的时代"问题篇,他深入剖析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议题,展示了对文学遗产的思考,提出了富有洞见的问题。在"小品文与漫画"的对话中,他与太白社的交流,揭示了...
大学者随笔书系-胡风人与文化 内容提要
大学者随笔书系中,收录了胡风的丰富作品,这些作品按照主题分为三个部分:文艺人生、精神层面和人格魅力。文艺人生部分展示了胡风对于文学的独特见解,他深入探讨了文学遗产,引导读者理解其深远影响。在写在昏倦里篇章中,他的文字如夜灯,照亮了读者在思考与创作中的迷津。精神层面部分,胡风以自传的形式...
大学者随笔书系-胡风人与文化 作者简介...
胡风,原名张光人,出生于1902年,湖北蕲春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和评论家。他的生活和思想历程在本书《大学者随笔书系-胡风人与文化》中得到了详尽的展现,该书的创作时间跨度从他参与“左联”活动直至1948年在上海的生活结束。前半部分,即胡风在“左联”时期的篇章,由他本人亲笔撰写...
张中晓人物著作
图书目录部分包括了他与胡风的通信,从1950年4月至9月,记录了他们之间的思想交流。书中,张中晓以孤独为背景,阐述了孤独对于人生和智慧者的意义,他认为只有坚强和智慧者才能在孤独中生存并寻求精神净化。在《无梦楼随笔》中,他描述了自己在极端孤独中如何保持理性,对抗虚无,并反思社会不幸的根源,对...
巴金的资料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一个旧式的大家庭中。1920年秋巴金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大量阅读西方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尤其受到社会主义思潮中无政府共产主义理论的影响。1921年与朋友一起参与半月社和均社等社会团体...
端木蕻良简介
端木蕻(hóng)良,(1912年9月25日—1996年10月5日),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
巴金晚年以回忆性散文随笔《 》最著名?
《随想录》收录巴金先生文革结束后创作的一百五十篇文章,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共五集,统称随想录。晚年的巴金在《随想录》一书中,以罕见的勇气“说真话”,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座丰碑。他对过去的反思,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也赢得了文化界的尊敬。从《随想录》...
巴金资料
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四川成都人。1921年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27年赴法国留学,1928年回国。1949年后历任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及第四、五届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文艺月报...
关于文学常识手抄报
例如一个文学者跟另一个文学者的态度,与一个文学者与非文学者相处的态度决然不同。 陌生的文学者偶遇,总会有一总莫名的相信与依赖。我想,这或许是文学给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吧。 身边总会有不少人感觉学文学的人很神经质。这正是导致学多文学者自杀身亡的致命原因。 往往看事物越透,想得越多,大脑总会承受不住...
紧急!!!
《我与胡风》续集(约30万字)及本人所著有关胡风的文章合集(约20万字)寻求出版。 三毛 本名陈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县人,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一九八四年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