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4 03: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4 08:29
非特异性外阴炎在中医学中有着独特的病机病因探讨。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脾湿下注型、肝经湿热型和肝肾阴亏型。
脾湿下注型表现为*瘙痒、肿痛,严重时瘙痒难以自制,抓挠后可见白带量多且清稀,伴有食少便溏的症状。舌淡红、苔白润,脉沉缓。治疗时采用健脾除湿止痒的疗法,如完带汤加减,包含苍术、白术、山药等药材,如局部破损,可使用西瓜霜或珍珠散。
肝经湿热型症状除了瘙痒和肿痛外,还有充血、灼热、糜烂溃疡,白带色黄且稠有异味。患者情绪可能烦躁易怒,伴有口干口苦、便秘、小便黄等症状。治疗选用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龙胆泻肝汤,可根据症状调整加减的药物,如菊花、黄芩等。
肝肾阴亏型*瘙痒伴随皮肤增厚、粗糙甚至皲裂,患者可能有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腰酸腿软等症状。治疗以滋阴降火、养血活血为主,如知柏地黄汤,根据症状调整方剂。
治疗中,内服药与外用药结合使用效果更佳。熏洗方如蛇床子、乌贼骨等,可用于每日2次,5日为一个疗程。针对破损或渗流脓水的情况,可选用冰硼散、珍珠散或娇妍消毒凝胶等局部涂抹。
以上古方各具特色,如方一《浙江中医杂志》的方剂,强调清热燥湿杀虫;方二则以蛇床子和苦参为主,适用于外阴炎和*炎;方三针对热毒重的外阴炎,含有金银花、红花等;方四则利用鹤虱等药物进行杀虫解毒;方五艾叶和白矾结合,用于燥湿止痒;方六则以苦参等药材,适用于外阴炎、湿疹和皮炎等病症。
外阴炎就是外阴的皮肤或粘膜所发生的炎症病变,如红、肿、痛、痒、糜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