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4 02: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4 08:20
玉林通琇,法号通琇,字号中带有“玉林”和“玉琳”,被世人尊称为玉琳国师。他的学术活动不仅限于宫廷之内,他曾撰写了《客问》一文,这篇作品得到了大学士金子俊的高度重视,金子俊奉朝廷之命对《客问》进行了评注,并为它撰写了序言,公开出版发行。
步入晚年,玉琳国师选择在浙江的西天目山建立了一座禅修之所——“禅源寺”,并常住于此。他的禅宗思想影响深远,使得禅源寺、金山、高旻、天宁等知名丛林逐渐兴盛起来。康熙十五年,国师开始北游,遗憾的是,他在八月初十日在淮安的慈云庵静坐圆寂,享年六十二岁。朝廷对他的离世深感哀痛,不仅颁下诏书委派大臣主持丧葬仪式,还对慈云庵进行了修缮,并在其后建起了“法王塔”以示纪念。
国师的法嗣超琦整理了他的生平事迹编撰了两卷年谱,而法嗣行岳则整理了他的语录,共有十二卷流传于世,这些著作收录在《指月录》、《大清一统志》、《释氏疑年录》等文献中。到了雍正十三年,朝廷决定将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的慈云庵更名为慈云禅寺,并拨出资金修建大型丛林,同时建造“国师殿”来永久纪念玉琳国师。慈云禅寺的开山和尚由国师的后裔天晓实彻担任,以此延续国师的禅宗精神。
大觉普济能仁琇国师(1614-1675年),明末清初名僧。江苏省江阴人,俗姓杨。十九岁投宜兴馨山天隐圆修受具足戒,后嗣其法,传临济宗。曾住浙江武康报恩寺,1658年师奉诏入京,于万善殿举扬*,受“大觉禅师”封号。未久,留其弟子茆溪行森于北京弘法。翌年,进封“大觉普济禅师”,赐紫衣。顺治十七年(1660年)帝选僧千五百名,以师为本师,授菩萨戒,并加封“大觉普济能仁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