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俄)农业政策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11 06:5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8 18:39
十月革命胜利,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形式,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三年国内战争时期面临内忧外患。实施余粮收集制。保障军事胜利,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1921年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施农业集体化方针。一定程度上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条件,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启示:农业政策的制定,必须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利益;必须从实际出发,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8 18:36
十月革命前期,当时苏联还是在俄国沙皇统治下,属于封建军事主义国家,经济比日本还落后。由于沙皇不得人心,遭到了俄国人民的严重抗议,最终爆发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后,苏联采取了集体农舍制,实际上就是恢复了农奴制。有这么一件事: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闪击苏联,基本上什么苏联货都拆了(除了军火),但他们还保留了一样东西,就是这集体农舍。希特勒还表扬了斯大林,说他此举太妙了。所以说,集体农舍制是一种相对落后的制度,它打击了苏联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的东西什么都归国家所有,农民什么都得不到,这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希望我说的对你有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8 18:40
一、认真读题,了解共有几问
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问答题,解答前都应该把题目认真地读几遍,搞清楚题目一共需要我们回答几个问题,这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试想想,如果连题目有几问都没有搞清楚,又怎么可能正确作答呢?即使作答了,也是丢三挪四,不可能全面完整。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第30题: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中国的有识之士继续为反对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奋斗,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他们所作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12分)
此题属于“小切口”型。认真读完后,不难看出,此题一共有两问,一是“努力”,一是“影响”。也就是为反对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而作出的“努力”,时间界限是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以及这些努力对中国社会的进步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在回答时可以将两者分开,即先回答“努力”,再回答“影响”,也可以在回答完每一个方面的“努力”之后紧接着回答“影响”。总之,这两问不能丢,一定要回答清楚。
二、仔细分析,找出关键词语
一般地,问答题的语句不长,比较简洁,也有一些文字比较多的问答题。不管怎样,问答题都会包含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这些词语无疑是我们解题的关键和突破口,常见的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背景(如前提、条件、原因等)、经过(如过程、内容、措施等)、结果(如意义、影响、作用等)。因此在解题前一定要仔细分析,找出其中关键性的词语。如200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第30题:
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13分)
此题属于“大跨度”型。一共有三问,一是主张、实践和特点,一是共同之处,一是影响。它涉及三个派别,内容多,要求考生高度概括,有一定难度。就此题而言,关键性的词语有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目标追求、共同之处、追求过程、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影响等,此题几乎囊括了问答题中出现的一些常见性的词语,很有代表性,它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要回答的对象和回答的内容。只有找出这些关键性的词语,进一步明确该题含义,才能为该题顺利作答铺平道路。
三、回忆教材,搜索相关内容
如果说材料解析题还可以依据提供的材料来作答,那么问答题就必须依据教材来思考。考试实际上就是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根据要求将所学知识进行重现与运用。问答题尤其如此。在读懂题意、明确要回答的问题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题意认真回忆教材,把教材中提到的与本题相关的一些内容记录下来,力求细致全面,不能遗留。如2004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第31题:
结合相关社会背景,概述十月革命后到二战前苏联(俄)农业政策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15分)
此题实际上也是属于“小切口”型,虽然时间跨度有点长。因为它主要考查的是苏联(俄)的农业政策问题。此题一共有三问,一是变化,一是影响,一是启示。解题的突破口是变化,影响与启示都依据于此。就此题而言,关键性的词语有社会背景、十月革命后到二战前、苏联(俄)农业政策、变化、影响、启示等。根据题意,回忆十月革命后到二战前苏联(俄)农业政策的有关内容,我们发现教材在《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的第一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这一节里的三个框题,即“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里都有所叙述,另外在本章的第三节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节里也有所论述。结合题意,关于苏联(俄)农业政策的有关内容教材实际提到的就这么多。至此,回忆教材,搜索相关内容这一步完成,最后一步就是正确作答了。
四、理清思路,列出作答提纲
解答历史问答题必须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实际上每一道问答题都可看作是一篇小论述文,只有摆出史实,讲清道理,证明观点,才能具有说服力,为人所接受。因此,作答历史问答题一定要注意行文逻辑,语言要精练,表达要得体,它既不是干瘪瘪的空泛而谈,更不能简简单单的史实堆砌。在搜索了相关内容之后,要结合题意,理清思路,在草稿纸上列出作答提纲(至少要在自己的脑海里进行一下粗加工),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样做既可以保证要点不被遗漏,同时条理清晰,卷面整洁,一目了然,至少不会因为粗心和书写的问题而导致扣分。如上面的“苏联(俄)农业政策”题至少应该列出这样的提纲一变化:①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新经济政策④斯大林时期二影响 三启示等。总之,这一点既是解答历史问答题的基本思路和重要步骤之一,也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必须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