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大哥哥(姐姐)请原谅我不知道您的性别只能这样称呼你请别介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11 06:44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3 20:08
关于丹田,提供一位名家的说法
作者: 游剑江湖 发布日期: 2005-12-02 查看数: 628 出自: http://www.xinyilu.com
呵呵,看到大家这么热闹地讨论丹田,我也提供一位太极名家的说法。以下内容摘自张卓星《太极拳锻炼要领》:
练无极同练静坐、保健气功一样,也主张在满体松弛的状态下,把意识静止地贯注于脐下小腹的中心点,叫做意守丹田。丹田是什么意思?丹田不是穴位。根据道家的说法,它是修炼内丹之地。……我们可以把丹田解释为意识在体内的一个贯注点。意识守在哪里,哪里就是丹田。……人的脐下小腹处(下丹田),是重要腑脏--肾的所在,因此,气功界、武术界无不十分重视此处的锻炼。……小周天和大周天都是规定意识在体内沿着一定的路线进行周身循环游动的,并且要和呼吸配合着同步(不是同路)运动。由于呼吸是有节奏的,所以意识必须随着呼吸的节奏而匀速地运行,久而久之,意识和呼吸运动越来越协调,以致使人觉得它们是结成一体似的。因此,当意识所到之处并感知或纠正该处的状态时,有人却错觉地以为是呼吸的气在起作用。如做小周天,随着呼气动作,意识从舌尖慢慢落入丹田,这是肺体由于呼气而有下沉之势,使腹部感到有来自上面的压力,随之丹田充实一下,呼气刚完,对此,他们就说是“气沉丹田”;随着吸气,意识沿腰背上行,这时肺体由于吸气而膨胀,给背部施加了来自里面的压力,于是他们又说是“气贴背”。当然,呼吸的气只能在呼吸系统内循环,不会走到别的地方去,但呼吸动作却能触动有关部位。因此,如果说气沉丹田和气贴背中的“气”是指呼吸的气,虽不确切,却也言之有因。然而更多的人则说它是人体内固有的“内气”,在此加进了这个无中生有的“内气”,使功法复杂化、神秘化。我们认为,“内气”之说,只会使人背上了一个包袱,对练功来说,有害无益。……近20年来,人们为了证明这种气是否存在,曾作了许多科学的探讨工作,但至今尚无定论。由于没有科学的定论,所以现在已有不少人改说“气感”而不说“内气”了。那么,“气感”又是什么?无疑是意识对肉体的状态的觉察。
拳术运动,主要的运动部位和用力部位是四肢,但人的上肢和下肢并不直接相连,它们是通过躯干串连起来的。每当上肢往外发力时,出击的力量首先是由腿、脚蹬地而起,通过盆骨、脊柱、背、肋、肩等部位的传导而达于臂,再加上上肢用力伸张才击达外物;上肢击物以后,外物的反作用力也要经由相同的路线传回地面。因此,全身上下都要感受到力的作用而产生相应的紧张。我们知道,四肢的骨骼比较简单,粗壮而且有规则,其导力性能也较好,而脊柱、肋骨等则短小、零碎,其导力性能也较差,故由上、下肢传来的力在这些导力性差的部位就有集中和要求释放出来的趋势,因此又造成了躯干内部的紧张。为了行文方便,我们将用力时身体内部感受最强烈,因而必然要最紧张的部位称为“内部紧张点”。这个紧张点相当于衔接上、下肢的关节,起着传导力量和连接力量的作用。同时,它又是运动用力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人体内部交汇的地方,也是人体内部遭受最严重打击的部位。人只要用力,躯干内部一定要出现这样一个紧张点。作为一种保护性的本能反应,人们在感知或预知力击到来的时候,总是要人为地增强内部紧张点的坚实度,即增强它的抗击能力,这时,紧张点自然变成了坚实点。从人的生理结构来看,“内部坚实点”出现的位置既可以在胸部,也可以在腹部,至于具体出现在何处,是可以按照各人的习惯和爱好,通过认为的努力来操纵的。……内部坚实点建立在胸部,无论从武术的角度还是从卫生的角度上来说,都十分有害,因为它是建立在胸内十分紧张的基础之上的。……胸内是心、肺的所在,它们都是比较脆弱而易于致伤致病的重要脏腑,尤其是闭气于肺内,更易造成肺体损伤。好比一个气球,充满气时受到压击比无气时更易破伤的道理一样。……再从武术作用来说,内部坚实点建在胸部,造成人体重心上移,不利于立身稳定,同时,由于胸肌、胸肋紧张,肩部也受到牵连,因而影响上肢动作的灵活性。……太极拳坚决反对把内部坚实点建立在胸部,主张把它建到腹部去。建立腹部坚实点就是在腹实胸虚的状态基础上,把腹部的坚实度加强而成。太极拳要求无论在平时还是在练拳中都要保持腹实胸虚之态,不过在平时或在无极时,由于不用力,腹部虽然处于充实的状态之中,但它基本上还是松弛的,而在运动用力尤其是用大力时,则必须使它在充实的基础上坚实起来。那么怎样由充实进而成为坚实呢?其做法是:当出手用力时要配合呼气,并且把气呼出体外,这一点,和外功拳闭气于肺内的做法迥然不同。由于呼气,肺体受到呼气的反作用力而下沉,给腹内施加了来自上面的压力,同时下肢蹬地而起的力和敛臀、提肛的作用,又给腹内施加了来自下面的压力,腹内的肠脏在上、下压力的作用下,必然有分向四围扩张之势,腹围受到内部的扩张压力,自然要起反抗,于是紧张起来内裹(但腹壁并不压入腹内),以限制腹部的胀大,这就又给腹内施加了围压。以上一系列的变化和作用,便造成了一个既充满、又结实的腹部--腹部坚实点。
用力时建立腹部坚实点,腹内的脏器并没有往上挤,所以胸内不会感到紧张,仍然保持其虚松状态。那么,力量传到胸部时又将如何处理?太极拳的办法是把任务交由脊背来负担,其做法是含胸拔背。含胸拔背可使背肌和脊柱相贴牢实,它们联合起来的坚强度比仍然保持放松的胸肌胸肋大得多,其传导性能也好得多,因此,下肢上传的发力和上肢下传的反作用力,在躯干部位便沿着腹部、脊柱、背部这条导力性强的路线进行输导。拳谱有“力由脊发”之说,指的就是下肢及腰身发生的力通过脊、背传到手上去的作法。用力时建立腹部坚实点比建立胸部坚实点优越得多。第一,它可以完全避免因胸部紧张而造成的一切危害;第二,腹内是肠脏的所在,肠的组织坚韧,耐压耐击,不易受伤;第三,保持了腹实胸虚的态势,使人的重心下移,桩步稳定,动作有力。……腹部坚实点是用力时在腹实胸虚的状态下自然形成的,不存在勉强的做作。有些人也想建立腹部坚实点,但由于没有腹实胸虚之态作基础,腹内不松也不实,因而勉强用力迫使内脏下压,像排大便那样鼓劲,这种做法,用他们的话说叫做“入力丹田”或“运气丹田”,这是极大的错误;还有些人过分用力作沉肩、含胸和提肛等动作,企图给腹部施加上、下的压力,结果出现弯腰驼背的状态,损害了“虚领顶劲”之势,凡此种种勉强使劲干预的结果,都不能正确地建成腹部坚实点,更起不到坚实点的作用,反而造成许多有害的紧张。
众所周知,力量来源于肌肉,肌肉筋腱通过松紧伸缩而牵动骨骼,发生了运动,也产生了力量,与气何干?……太极拳发劲时配合呼气,常常是极其迅猛的,因此往往要发出“哼”“哈”的声音来,故《拳谱》里有哼哈二气之说:“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在丹田里练的“内功”是什么呢?从用力的角度上来说,无非是练会在丹田处建立坚实点;“哼哈”二气妙在哪里?也无非是利用呼气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以加强腹部坚实点。 气功入门: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1. 方法。做好练功准备,放松身心,集中思想,精神内守,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
2. 时间。如果要如期完成第一步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假若条件许可的话,每天固定时间练功,养成习惯,对稳定思想更有帮助。没有固定的时间也不要紧,只要抽空抓紧练功就行。要求每日早、中、晚练习三次,每次二十分钟。如认真操作,一个星期左右就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3. 效果。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姿势也不够准确,有的同志会感到头晕,腰背酸痛,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腭等,这都是自然的现象。不要有顾虑,只要按要求坚持锻炼慢慢就会好了。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
1. 方法。当第一步功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部发热时,就可意息相随,自心窝部开始,呼气注意丹田,不可操之过急。用力太大产生高热也不舒服。
2. 时间。依法每天三次,每次二十五分钟或半个小时,十天左右就可以气沉丹田。
3. 效果。由于真气已通过胃区,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气沉入丹田后,周围脏器如大小肠、膀胱、肾等都逐步发生生理上的改变,一般都感到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现象有程度不同的改善。
第三步,凝神调息守丹田。
1. 方法。当第二步功做到丹田有了明显感觉,就可以把呼气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不要过分注意呼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耗伤阴液,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少火生气”正是此义。
2. 时间。每天三次或者再多一些。每次半小时以上。这一段是培养丹田实力阶段,需要时间较长,一个月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3. 效果。由于任脉通畅,心肾相交,中气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静。凡患有心火上炎,失眠多梦,以及心脏不健康的人,都有好转。通过练功不断的给肠胃增加热能,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体重增加,精神充沛,元气充足,肾功能增强。患有阳痿病症的大有好转,女子月经不调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善。肾水旺盛,肝得滋荣。因此,在这一阶段,患有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都有明显好转。坚持锻炼,自然痊愈。
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肋。
1. 方法。原则上还是按照第三步操作,真气沿督脉上行的时候,意识应该跟随上行的力量。这就是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不要用意念去导引。这就是勿肋。
2. 时间。每天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每次的时间也应延长到四十分钟或一小时左右。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通督的时间和力量不可能一样。有的人一刹那就通过了,而且力量很猛,震动很大。有的人通督时间稍长,并且力量也不大。大多数在十天左右通督。
3. 效果。通督之后,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但不可有意追求,一呼一刻形成任督循环,养生界称此为“小周天”。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感觉到“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实际情况。真气不断地补益脑髓,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增强。凡是由于肾精亏损和内分泌紊乱所引起的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酸腿软、月经不调、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气短、性欲减退等神经官能症状,都可得到改善。长期坚持,可以康复。因练功经络通畅,有些多年不愈的顽症也可霍然而愈,效果明显。一般情况表现为精力充沛,身体轻捷。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
所谓元神,就是大脑调节管制的本能力量。与识神对立。识神是有意识的精神状态。元神和识神是体和用的关系,元神为体,识神为用。第四步功已通督脉,肾气不断灌溉脑髓,元神的力量不断得到补充。心主神明,心气上照于脑,才能发挥其全面的调节管制作用。
1. 方法。原则上还是守下丹田。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通督后各个经脉相继开通。如果头顶百会穴(上丹田)处有活动力量,也可以意守头顶。可以灵活掌握,这叫“有欲观窍,无欲观妙”。
2. 时间。每天三次,或更多些,每次一小时或更长一些。总的说时间越长越好。大约一个月左右,身体内的各种触动现象才能逐渐消失,只剩下下丹田和上丹田的力量更加集中旺盛的现象。
3. 效果。根据身体的表现,尤其是丹田与头顶百会穴互相吸引的磁性力量说明,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增强,内分泌协调而旺盛。这种力量有形有色,功夫越深,表现的越明显活泼,对全身的生理生活机能调节就更好,真气也就更加充实,不断地补偿和增强身体的代谢机能,可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在力量。因活力旺盛,抗病免疫力就增强了,一般致病因素就可减少甚至避免,原有的沉疴痼疾也可以得到改善或痊愈。坚持锻炼,就可以达到身心健康、益寿延年的效用。
以上五步,是真气运行法静功锻炼过程中的基本概况。在实践中,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条件又不一样,所以效果与表现也是因人而大同小异。鉴此,练功时既要顺乎自然,灵活运用,不能刻意拘执;又要本着一定的要求,耐心求进,持之以恒,不可自由放任,实为成功之要诀。
练功姿势
初学真气运行法要有正确的姿势,作为初学者的规范。练习真气运行有行、立、坐、卧四种形式,其中以坐式为主,其他姿势为辅。为有效地促使真气运行不断进步,除坐式以外,还可随时随地采取多法进行。�
1、坐式。坐式有盘腿和垂腿两种姿势,主要按照个人习惯和环境条件,自行选择。一般认为盘腿坐过于形式化,且易麻腿。因此,一般采用垂腿(坐椅凳)坐式较为便利。
(1)盘腿坐式。“双盘式”是把左脚放在右大腿上面,再把右脚搬到左大腿上,两手相合置于小腹前面。这个坐法只是为了坐得稳固不易动摇,但没有相当功夫不易做到。“单盘式”是把右腿放在左腿上面,手势如前法。这比双盘易于做到。“自由盘腿”是将两腿互相交叉而盘坐,是一般人习惯用的坐式。�
(2)垂腿坐式。坐在高低适宜的椅凳上,以坐下来大腿面保持水平为度,小腿垂直,两脚平行着地,两膝间的距离以能放下两拳(拳眼相对)为准。两手心向下,自然的放在大腿面上。两肩下垂,腰须直,勿用力,不要挺胸驼背、仰面低头。下颌略向回收,头顶如悬。体态以端正自然为标准。此式为现代习惯采用之姿势(图6-4)。�
2、卧式。右侧着床伸下腿屈上腿,右手曲肱将手置于头之前下侧枕上,左手放在左胯上,此式应用为坐功之辅助,或体弱不能坐者采用之图。�
3、站式。站式有各种姿势,在这里不一一介绍。兹介绍方便易行的一个姿势,以为坐功之辅助功。两脚并立,两手覆于丹田(左手掌心覆于丹田,右掌心覆于左手背上)。松肩垂肘,含胸拔背,虚心实腹,眼半垂廉一切要求同坐式。�
4、行式。行路和散步时,目视前方三五步处,意守鼻尖,神不外驰,依行路的速度,一般为三步一呼,一步一吸,四步一个呼吸。如能长期锻炼此法,对走长路很有帮助,可以久行不倦。
五官要求
1、口腔。口唇自然闭合,上下齿相对,将舌上卷约成九十度,用舌尖轻轻地抵往上腭。唾液分泌得多了,将舌放下慢慢地咽下去。
2、眼睛。闭目内视,练哪一步功就内视哪一部位。如第一步注意心窝部,就内视心窝部。
3、耳朵。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使呼吸不要发出粗糙的声音。保持从容自然,不可憋气使呼吸不畅,这是集中思想的好方法。�
4、呼吸。在练习真气运行法的过程中,一直是注意呼气,吸气任其自然,不加注意,自无流弊。丹田真气充实后,自然地贯通督脉。那时即感到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沿督脉入脑。这是真气的自然活动状态,无须追求。外呼吸则绵绵密密,若存若无,呼吸表现的更加自然。这时外呼吸就无须注意了。�
5、收功。真气运行五步功法收功的时候,慢慢睁开眼睛,搓搓双手,再用双手搓面,最后用十指梳头片刻,再慢慢站起来活动。
练功须知
练真气运行法,必须树立坚定不移的信心,持之以恒,勿求速成,也不要畏难而退。在锻炼期间,要顺乎自然,不要执意妄想,勉强追求。否则,欲速则不达,越是一意追求,有急躁情绪,就越是不进步;意态越是融和自然,真气发动就活泼,进步就越明显。因为执意妄想就成了扰乱真气运行的杂念。“恬憺虚无,真气从之”正是这个意思。�
在练功过程中,因为身体上发生很多生理上的变化,出现各种触动现象,要泰然处之,不必惊慌失措,也不要执意追求,稍时便会消失的。�
1、初习真气运行法,因要思想集中,有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为好。但是,不要过份强调这个问题。在练功时,要避免他人干扰。调息时,鼻吸鼻呼,注意呼气,吸气任其自然,不可用口呼吸。�
2、注意不要在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冲动时勉强做功。当风、雨、雷响时暂勿坐,恐怕给精神以猛烈刺激,发生不适。�
3、意守丹田是真气运行法始终保持的一个准则。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会自然地顺着经络运行。这种运行的力量,是基于丹田力量的大小而定的。勿用意识导引,任其自然,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主观导引是会出偏差的。�
4、用本法者,尚未通关之前,须保存精力,节制房事,以免影响练功进程。女性如遇例假,不宜意守下丹田,可守中丹田(心窝部)。怀孕前期(1-3个月)不能练,中后期可以练。
练功八触
在锻炼五步功法的过程中,体内的能动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古人总结归纳了八种,称之为"八触"。时而感到身体很"大",时而感到身体很"小",有时感到身体很"轻",有时出现身体"重"如巨石的现象,有时感觉身体很"凉",而"热"的感觉出现的最快也最多,还有"痒"、"麻"的感觉。除了以上的"八触",实际功中的动态比这些还要多,如自发运动,光感,还有残、异等现象。
�
上述现象都是真气在体内不同形式活动的表现,都是积极有益的。有些人遇到这个现象,延医诊治,医者不知,乱投药石,这是有害的。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成为精神负担。有人好奇,追求这些现象,越注意越厉害,以致不能控制。凡此种种,都是没有讲清道理的关系。懂得了真气运行的规律,就可以避免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遇到以上触动现象,既不必好奇追求,更不要惊慌失措,只要安静地坐功,意守丹田,过些时候就平复了。�
动 静 关 系
动与静,是宇宙间事物运动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真气运行法有效地利用了静与动的关系,促进真气运行,使机体更好地发挥生命活力,以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有动必然有静,有静必然有动。静极生动,动极复静。静是动的基础,动是静的力量表现。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也不能脱离这个规律。形体属阴主静,真气属阳主动。气离形则无所依附,形无气则成块然死物。必须阴阳互根,动静相育,形气并存,才是活泼泼的一派生机。�
真气运行五步功法所说的静,就是使身体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调整呼吸,推动真气运行,冲通任督,贯通经络。在这个过程中,体内的触动现象是多种多样的,身体各部机能处于积极主动、生意盎然的状态。这哪里是什么静和定,这不过是一种非常旺盛、非常自然、非常有规律的真气运行罢了,这叫静极生动。所谓的静只能说是对外界反应或思维活动暂时的相对的静。
生命体的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练静功者,虽然没有姿势活动,也是由有为而至于无为的。练功过程中,培养真气贯通经络,前三田、后三关都有非常激烈的活动。尤其在攻后三关时,真气活动的力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被一种强大的冲击力量控制了自己。这种力量则是由静极生动和动极复静而形成的。人们对静极生动是熟知的、是欢迎的,知道必须依靠这个动力去攻关,但对动极复静的现象则茫然无知,产生疑虑而不知所措。其实事物动到一定的程度,必然要静下来休整生息,以利再动。这是日常的自然现象。真气活动一段时间后必须要安定静止的休整培养出更大的力量。因此,在练功过程中突然发现丹田感觉消失或真气行行停停等现象,都是正常的,不要有疑虑。只要安心地继续培养丹田力量,自可使真气再次活跃起来。
总之,真气运行法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层次,都是发挥了静极生动、动极复静、动静相育的自然规律完成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3 20:05
气功有没有要看你对气功的认识,过于夸张像电视里那种是没有的,不少骗子大师说的功能也是不存在的。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3个,一般入门都是练下丹田,肚脐下3个手指的宽度腹内就是,我上次跟你说的就是很初级的资料,你加了群的话里边有个练真气运行法的,练那个也行,找给你片紫蓝桐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3 20:04
我姥爷练气功。。。这只是对自己身体有好处,其他的没有那么神奇。小弟弟(妹妹)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3 20:02
建议你修炼真气运行法 努力的话一个月就可以任督循环 且环流清晰稳定 非意念引导所能比 可以去 大自在修真论坛 那里有真气运行法的详细练法资料可以去看看 不用花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