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8 12: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8 21:17
曾昭文,生于光绪癸未年(1883年),原籍河南光山县新集镇(今新县)。1990年,他独自一人前往开封,投靠亲戚刘基敬,开始了他的*生涯。
1903年,曾昭文进入河南高等学堂,受*思潮影响,他经常与一群有新思想的爱国青年交流学习,阅读《时务报》、《扬州十日》、《嘉定屠城记》等书籍后,他对满清*的*深感愤慨,决心推翻它。在学堂,他积极传播*思想,与杜潜、王北方等同学一起宣传*,并因此被人们视为*党人。
1904年,曾昭文考取日本留学,先入振武学校,后进入日本陆地测量部学习。在日本,他接受了民主思想,加入孙中山创立的兴中会,与各地同志联系,积极鼓动*。他以沉默寡言、沉着勇敢著称,与黄兴交情深厚,成为黄兴*中的重要助手。
1905年8月20日,曾昭文参与筹备了同盟会在东京的成立大会,被推选为执行部*科*。1906年,同盟会河南分会成立,他担任分会长,为*引入了更多河南籍会员。孙中山对河南籍会员的*行动表示赞赏和支持。
回国后,曾昭文在北京军谘府任职,同时担任同盟会联络员,与东京总部保持紧密联系。1911年武昌起义后,他随黄兴参与战斗,担任副官长和前敌总指挥。在黄兴投江时,他成功阻拦并保护了黄兴,一同撤回武昌。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曾昭文担任军需总监,协助黄兴筹备二次*。他与黄兴密切合作,支持起义军队。同年5月,曾昭文和杜潜等人在开封设立事务所,继续*活动。8月,同盟会改组为*,曾昭文被推举为参议,参与*早期的重要决策。
遗憾的是,1913年8月,曾昭文在天津病逝,他的灵柩被运回故乡新集白果树村安葬。这位*先驱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独立的执着追求和对*事业的无私奉献。
扩展资料
曾昭文,字可楼,河南新县人。1904年,赴日本留学。其间接受民主思想,参加孙中山建立的兴中会,联系各省同志,鼓动*。1905年8月,曾昭文参与筹备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并被推举为同盟会东京总部执行部*科*。1906年,曾昭文任同盟会河南分会会长。1908年毕业回国后,历任北京军谘府科员、武昌起义副官长兼前敌总指挥、中华民*需总监、*参议、河南省*支*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