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首创“皇帝"称号,后世帝王为什么一直沿用不改,有何玄机?_百度知 ...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7 09:3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9 01:06
也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没有多少人知道,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中国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甚至在世界都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为什么?只因为他缔造了一个大帝国,“创造”了皇帝的称号,而且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货真价实的“皇帝”。
“皇帝”称号是秦始皇显威风、摆阔绰、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吗?不是,历史上的始皇陛下创造出来的“皇帝”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强烈的政治动机,皇帝称号是一步步发展而来的。
“皇帝”一词的来源最流行的说法,就是秦统一中国以后,秦王赢政觉得自己是“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王”已不足以显示其尊贵,于是便把“三皇”和“五帝”各取一个字,创造出“皇帝”的称号。从此,这一称号就成为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无数的野心家、阴谋家、政治家为了这一名号进行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争夺,无数的悲欢离合、血流漂橹就是为了争夺“皇帝”这一宝座。
那么什么又是“三皇五帝”,为什么始皇陛下偏偏青睐于“皇”和“帝”呢?
“三皇五帝”在历史上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三皇”是指人世初期的三位神皇,分别是“天皇”、“地皇”、“人皇”。其中“天皇”、“地皇”与“皇天后土”有着直接的关系,“天皇”就是从“皇天”倒转来的,“地皇”就是从“后土”转换来的,也有人认为天地二皇与“皇天”、“后土”的关系是间接的,其“本生娘家”应是齐地“八祠”之祀里的天主、地主。天主、地主是八神祭祀中最高的神——天地之神。燕齐方士“把天主、地主、人化成了天皇地皇”。所以“三皇”应当是指天、地、人三界之神,这三位神就囊括了整个宇宙空间。当然“三皇”也有人认为是三个先进的民族或者三位讲究“王道”来治理天下的君主。至于“五帝”,一种说法是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颛顼高阳氏、帝尧陶唐氏和帝舜有虞氏。也有人认为“五帝”是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及帝舜有虞氏。司马迁《史记》所记“五帝”为:黄帝、颛顼、喾、尧、舜。从这里可以看出,“三皇”很大程度上是指“神”,而“五帝”则很可能是在夏以前部落联盟的最高领袖,由于他们的英名领导,使部落得到迅速发展,因此被人们以“帝”来尊称。
但春秋战国时期秦人所称的“五帝”又与中原诸国有所不同,更接近于神。早期秦人以为天有青、黄、白、赤四神,此说源于殷代的四方崇拜,卜辞中有祭四方神的记载,四方神的地位仅次于上帝。到春秋时,秦人把四方神上升为帝。到战国中后期,秦人根据当时流行的阴阳五行说,将“四方之帝”与五行、方位等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五帝说”:五帝称五方之神,即居于东、西、南、北、中的五位天神。青帝,东方天帝太昊,主春;赤帝,南方天帝炎帝,主夏;白帝,西方天帝少昊,主秋;黑帝,北方天帝颛顼,主冬;黄帝为古代圣王,地位最高,为中央之帝。这是秦地形成的一种比较特殊的五帝崇拜,与早期中原地区的五帝崇拜显然不同。在中原地区,五帝本是上古帝王,是民族始祖或首领,当然也是祖先神,到了秦人那儿,却又被赋予了各主宰一方一时的职责,兼有天神的功能。秦人心目中的五帝,集圣王、祖先、英雄、天神于一身,成为秦人膜拜的对象。
由此可以看出,“皇”和“帝”在古人眼中,特别是秦人心目中,很大程度上是“神”,是无所不至,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凌驾于万物之上的“神”。
正因为“皇”和“帝”都可望而不可及,是人世间普通君主难以比拟的,因此,在进入夏朝奴隶制阶级社会以后,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都称“王”;商朝崇拜鬼神,把上帝神和自己的祖宗神结合起来,认为商王作为人世间的最高统治者是上帝神之子,因此“天子”一词当时已经出现。殷商末期,位于西北的周人开始崛起,当时周人的首领就开始称王,周文王苦心经营四十年,“三分天下,周有其二”。武王灭商后,周人实行“封邦建国”并建立了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周人试图以“敬天、孝祖、保民”,通过王道来维持自己的长久统治,这就发生了“周公制礼”的一幕。
但是到了西周中后期,周王室就开始衰微,西周灭亡,东周开始的时候,周王室的直属封地大大减小,甚至到了要向西周初年分封的各诸侯乞讨才能过日子的地步。王室的衰微,“天下共主”地位的丧失,而一些分封的“公”、“侯”却日益坐大,相互争斗,使整个社会陷入一个长期动荡阶段,这就是春秋战国。春秋时期,大大小小诸侯国相互争战,争夺土地和人口,所谓的“春秋无义战”就是指这一阶段。但这个时候,虽然周王室衰弱,但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传统观念仍然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能够称“王”的仍旧只能是周王。而这时兴起的是“争霸”,这就是春秋发生的“春秋五霸”,当时称霸的诸侯国首领被周王认可之后被称为“伯”,“伯”就是“霸”的意思。“霸”其实就是一直完全依靠武力来征服对手,号令天下的一种方式。
显然,从这一演变来看,皇、帝、王、霸既是四个历史发展阶段,也是四种称呼;既是四种治国安邦之道,也是四种社会发展所能达到的境界。其中“皇”和“帝”几乎就是神,是纯粹的“王道”,而“王”则是神人之间,王道与霸道之间,而更倾向于“以德服人”,而“霸”则是纯粹的暴力,“以力服人”,是典型的“霸道”。这四种方式呈一种递减序列,《管子·兵法篇》就说“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谋兵得胜者霸”,可见“霸”在当时是最低境界,而“皇”和“帝”才是“高级发展阶段”。
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彻底丧失、以“七雄”为主的争霸更加激烈。这就是孟子所说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而春秋战国兴起的“百家争鸣”也出现了思想论战,各自提出了统一天下的策略。其中儒家主张“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认为统一需要“以德服人”,主张王道。但诸侯在不公然否认“王道”的基础上,真正采纳的却是法家大肆鼓吹的,更接近现实的,“以力服人”的霸道。所以战国可以分为魏国独霸中原时期,秦、齐对峙时期,秦统一六国时期。但称霸仅仅是诸侯理想的初级阶段,是皇、帝、王、霸的起步,因此,当诸侯国自认为拥有足够的实力的时候,他们就向“王”、“帝”的更高阶段发展。公元前344年,魏惠王“乘夏车,称夏王”,俨然摆出天子的场面来。有了这个开始,不久,齐、秦、赵、韩、燕、中山相继称王,掀起了一个称王运动。战国显然是一个“争于气力”的时代,“以力服人”的霸道显然更实用、更有效。但在世人心目中,王道却具有更大的号召力,这一方面是因为王道以民为本,以德服人,居仁行义,深得人心;另一方面是因为在“道”的层面上王本身就比五霸要高出一截,所以,争霸者表面上扯出王道的旗帜,实际上却干起霸道的勾当。但是“王”一多,便显得不够气派,不能“鹤立鸡群”了,因此,战国的各国“王”等到实力大增,在争霸战争中脱颖而出、不可一世的时候,就不满足于称王了,要进而称帝。公元前288年,秦、齐同时称帝,秦昭王称西帝,齐滑王称东帝,东西二帝并存。称帝超出称王的层次,是更上一层楼,王基本上是人主,是国君;帝则是半人半神,具有相当的神性了。从称霸而称王而称帝而称皇的递升过程中,越是往上,难度越大,所以当时称霸、称王的多,称帝的仅东西二帝,而且是昙花一现,后来齐、秦又出于各种目的取消了帝号。
到了秦王赢政,他凭借六代国君积累的强大实力,以摧枯拉朽之势统一中原,真正做到了独步天下。他自以为兼有三皇之德、五帝之功,为了显示自己的“前无古人”,干脆把皇、帝的称号一并收有,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皇帝”称号。“皇”和“帝”本身就是整个社会各个阶层公认的“神”,自称“皇帝”实际上就把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尊之为“神”而非人,不仅使“皇帝”显得高高在上不可侵犯,更加把最高统治者披上了一层全社会认可的“神”的外衣。因此这一称呼被后代最高统治者欣然接受,成为始皇陛下留给后人的一项“遗产”,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就是一部造皇帝、造神的历史。
...称号,后世帝王为什么一直沿用不改,有何玄机?
为什么?只因为他缔造了一个大帝国,“创造”了皇帝的称号,而且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货真价实的“皇帝”。“皇帝”称号是秦始皇显威风、摆阔绰、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吗?不是,历史上的始皇陛下创造出来的“皇帝”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强烈的政治动机,皇帝称号是一步步发展而来的。 “皇帝”一词的来源最流行的说法,就是...
...不一,毁誉参半。秦始皇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呢?
我认为,秦始皇的功劳大于过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统一了中国,不但是疆土上的统一,更是文化、思想、制度、习俗上的统一,这就避免了中国像欧洲大陆一样,分裂为许多小国家,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泱泱大国。战国时期的七国文化不同,又相互制衡,如果照此下去,中国也很有可能像欧洲一样,形成多个国家...
怎样评价秦始皇???
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秦王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他还规定:子孙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
关于秦始皇的历史
秦始皇改变了历来的帝王称号,创立了“皇帝”的尊号,确立了帝王的威信。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高过了三皇和五帝,故决定称号将皇和帝并称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并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秦始皇对与皇帝相关的名称也做了具体规定,例如皇帝自称用“朕”,皇帝的命称为“制”,令称...
秦始皇过大于功
后世儒家倡导人治,治国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决,而至今日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制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期的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
评秦始皇功与过
在秦国的历史上,继秦穆公、商鞅以后,秦始皇是对秦国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但秦始皇还是一个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残暴不能仅仅用“地主阶级本性”这种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释。唐甄曾说过:“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语》),这种看法是...
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故氏赵(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政)。公元前247年,即秦始皇13岁时即王位,公元前238年,即秦始皇21岁时在故都雍...
秦始皇的功绩与过失有那些。
秦始皇的功绩与过失在历史上的地位。个人修养上看,秦始皇武略很棒,文治少次,脾气暴戾;作为一个帝王,他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中央集权的君主政体,封建社会也就此展开,后又一统文字、度量衡、钱币等,极大促进了民族融合;他信奉法家学说,主张以法治国,但却实施了酷吏制度。他焚书坑儒,屠城,骄奢淫逸。
一统天下,世人对秦始皇的评价是怎样的?
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世界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帝王还有很多,但他们的实际影响却无法同秦始皇相比。中国人口历史上一直占世界人口的20%以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就...
秦始皇的人生格局有多大?
紧接着,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下的郡县制,这种制度为后世王朝所沿用。废除奴隶社会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下的郡县制,实行皇帝制度,为秦始皇嬴政首创。不仅如此,秦始皇又推进了内部的统一。先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后又统一了文化思想,加快了民族融合,形成华夏族,即为后来的汉族。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