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7 08: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0 08:47
中国佛教历史中,华严宗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东晋义熙十四年(418),由佛驮跋陀罗译出的六十卷旧华严经首次引入,法业大师随即对华严经进行讲解,并撰写了《华严旨归》二卷,成为华严经讲授的先驱。北魏永平年间(508~511),菩提流支与勒那摩提在洛阳翻译世亲的十地经论,僧统慧光进一步阐述,并创立地论宗,他所著的《华严经疏》和《华严经略疏》奠定了华严宗的理论基础,以圆教为华严宗的核心教义。
唐代圣历二年(699),实叉难陀译出八十卷新华严经,贞元年间般若三藏又翻译了《普贤行愿品》四十卷,法藏大师成为华严经广泛运用的先驱。他师从智俨,智俨又受杜顺影响,杜顺的《五教止观》和《华严法界观门》推动了华严教学的发展。唐太宗对杜顺表示敬意,智俨则通过研读华严经,撰写了《华严经搜玄记》等作品,深入阐述十玄六相,为华严宗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法藏受到武则天的尊崇,日照三藏的梵本帮助修正了旧译经的不足。法藏本人的《华严经探玄记》和《华严五教章》则将华严宗的教义拓展到五教三时的体系中。澄观大师注解了大量新译大经,被誉为华严疏主,其门下宗密开创了华严禅,体现了教禅融合的理念。华严宗的祖师们如毗卢遮那、普贤、文殊等,共同构建了宗派的传承。
然而,唐武宗会昌法难期间,华严宗经论几乎被销毁,各宗派一时衰落。宋代子璇复兴华严宗,净源、道亭、观复等人注解五教章,宋代四大家成为华严宗的重要代表。元、明、清时期,华严宗继续发展,如德清、古庭、李卓吾等人对华严经进行研究和传播。*初年,月霞创办华严大学,智光、常惺等学人在其中学习,常惺成为重要人物,华严宗的脉络得以延续。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为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本宗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妙旨,以隋代杜顺和尚(公元五五七至*○年,即法顺)为初祖。本宗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