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前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7 22:0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8 23:14
这本名为《乡土中国》的小册子的写作背景在《后记》中已有详细叙述。它源于我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的“乡村社会学”课程,应《世纪评论》的约稿,以连载形式撰写出的十四篇文章。在教学中,我倾向于不用现成教材,而是借助课堂与学生的互动,探索我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带着年轻时的冲劲,试图揭示中国乡村社会的独特性。
我边探索边教学,课堂上的观点讨论性较强,提出的概念未经深思熟虑,因此与实际可能有较大偏差。我敢于分享不成熟的想法,是因为我认为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敢面对未知。尽管如此,我意识到在课堂上与公开发表的观点之间存在差异:前者是引导知识的探索,后者则是社会行动,可能带来社会反响。我在发表这些文章时曾犹豫,因为它们可能不准确,但我认为它们是对“乡土中国”这一概念的初步尝试,试图回答我所提出的关于基层社会本质的问题。
《乡土中国》出版于1947年,如今已过去了37年。三联书店建议重印,我将其视为个人学术历程中的一个印记,它反映了那个时代年轻人对知识的热忱。书中提出的观点,尽管以我现在的视角来看,仍值得深入研究,对现实具有启示意义。不同于调查报告,这本书是从具体社会中提炼出的概念,描述的是传统中国基层社会的特有体系,它与其他影响中国的体系并存,理解乡土社会有助于把握中国社会的全貌。
我在书中所尝试的,是从具体现象中提炼出理想类型,这在英文中称为Ideal Type,代表理性知识范畴的普遍性质。它并非虚构,而是通过认识过程形成的概念,需要在实际中不断验证和修正。尽管初版已过去多年,我重新审视时,仍被当时的探索精神所触动。我愿意将这份不成熟的作品分享给新一代的年轻人,尽管其中的观点可以讨论,但那种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无疑是值得学习的。我在此怀着这样的感慨,提交修订后的校稿给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