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赋权”与“赋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8 12: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8 23:02
在职场与管理的领域,"赋权"与"赋能"这两个词常常被提起,它们背后的意义却鲜为人知。上周在我们的公众号上探讨了这个话题,引发了一场关于这两个概念深层含义的讨论。一位读者提出,"赋能"看似新潮,其实源自更古老的"赋权",对此,我们决定通过实例和哲理,进一步解析它们的真谛。
首先,让我们通过哲理的视角来理解。如同行动胜于言语,我们试图通过视觉来描绘抽象的"赋权"和"赋能"。团队1的精髓在于一致的行动力:全体队员步调一致,领导者没有备用方案,这是典型的授权型文化。当领导者目标明确,团队资源充足,这样的队伍效率极高,仿佛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然而,以色列军队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的逆袭,揭示了"范式转变"的概念,即对传统团队结构的*,不再单纯追求步调一致,而是赋予队员更大的自由度和自我决策权。
团队2的启示则更为深入,他们强调个体目标明确,领导者拥有备用人才,团队成员被赋予决策权,而非仅仅接受命令。这种结构鼓励自我管理,让每个人都能根据环境做出最佳判断,正如那位科技公司创始人所言:"让听到炮声的人做决策"。马总的领导风格,如腾讯人力资源部所述,他更倾向于倾听而非主导,这是一种"无为而治"的赋能方式,使团队保持高度客观性。
授权与赋权的界限并非固定,而是根据组织特性动态调整。有效的授权,通过明确任务、阐述原因和提供方法,让员工主动参与。而赋权则更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多样性,分享信息成为关键,正如培根所说,"知晓就是力量"。企业领导者通过信息共享和巡回演讲,激发员工的决策力,而在赋权环境中,员工需对自己的行动负责。
然而,不同组织对赋权的需求并非一概而论。军队与大学在组织架构上的差异,直观地展示了授权与赋权的极端例子。企业想要构建赋权文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是首要步骤。在大型企业中,赋权与授权愈发重要,但必须结合具体组织特性,找到最适宜的道路。
尽管文章的重点似乎偏向于"赋能",但两者都揭示了高效领导力的核心要素。"赋权"强调的是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赋能"则更侧重于激发个体潜能。理解并实践这两者,将有助于塑造更加灵活、高效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