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史前时代,人类物种数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进化,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11:3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0 05:04
哥们,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麻雀的生理结构无法支持复杂的生产劳动,而劳动是我们进化的关键因素。同理其它畜生也不行。
劳动的主要器官是手,也就是说要解放前肢,使前肢从对抗重力的任务中转变为劳作。而灵长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使事情变得简单起来。而手部的运用开发了大脑,从而产生了分工,分工进化成社会性。社会的真正形成还有火和其它工具的运用,没有动物能像我们一样心安理得的使用火。而这类工具加速加深了社会分工。从而提高了生产力,产生了剩余劳动价值。接着对于多余劳动产品的支配欲望让我们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等。其它物种貌似不会产生很多的剩余劳动价值,应为他们生产力太弱,或许不应该称为生产力。所以说社会性是高等智慧的专用名词。我们一般讲的动物社会性,是指在进化中产生的一种本能。而我们的近亲猿猴类,科学家也很纠结,如何定义。还有就是语言,语言是劳作中进化出来的,但它也有物质条件。你可以发现我们的能发出很多音色,其它物种无法媲美,这起决与我们的发声系统。为什么我的的发声系统不同于其它物种?因为我们直立行走,改变了呼吸系统的气动布局,大小脑更擅长控制舌头。我们至今为止除我们以外,在地球上没有发现类似的用两条后肢交替移动而行走的动物。而直立行走的前提是劳动中解放的前肢,这是个很好的良性循环。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0 05:10
物种数量决定于以及生物的等级,越低等的动物,环境对他影响的因素越少、越能适应环境,繁殖数量以及生存难度,生存难度越大,越需要繁殖更多的后代以保持种群的延续。渐渐的,种群适应了生存环境,就会产生大量的剩余个体,经过自然选择,许多不适合新环境的个体会逐渐淘汰,而且食物链的下端被过度消耗。种群的规模那个就会急剧缩小。最终达到平衡。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0 05:09
所有的物种都在进化,只是进化方向和速度不同而已,史前时代动物的骨骼化石和今天的动物骨骼就存在很大差别。今天的鸟类(包括你看到的麻雀)就是由当初恐龙的一支进化而来,如果没有进化,它们早就消亡了,你现在就看不到任何鸟类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0 05:09
其实,整个生物界的进化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偶然的
人类这个生物偶然出现在了这个地球上,只是这样
就像电子的出现的随机的、概率的,生物的遗传突变也是随机的,只不过在大自然的竞争压力下,有些突变留下来了,有些则消失了。适者生存。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0 05:06
脑容量不同,处理信息的能力差别很大,脑子还不如枣核大的动物们,进化程度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