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11: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2 07:14
在中医理论中,"痈"与"疽"是两种常见的毒疮,它们在形态和病程上有所区别。"痈"字由"疒"和"雝"组成,"雝"象征水流汇聚,象征皮下或肌肉组织中气血、脓液的聚集,形成肿胀隆起。《说文》中解释为“肿也”,《释名》则称其为“壅”,表示气液阻滞。痈通常发病迅速,局部皮肤红肿,疼痛明显,脓液易出,表皮硬实。
而"疽"字则更深一层,它源于"病"字旁和"且","且"意为阻隔。疽是痈的恶化,表现为气血瘀闭,病程更长且深入。它可能从皮肤表面发展到筋膜和骨髓,甚至影响五脏。《说文》称其为“久痈”,《医书》认为,痈起于六腑不和,而疽源于五脏不调,是阴阳失调的产物。疽的特点是初起如栗,不发热胀痛,溃烂后呈现蜂窝状,常在肌肉丰厚的部位,如项后和背部多见。
总的来说,痈和疽都是由于细菌感染引发的化脓性疾病,其中痈较表浅且易处理,而疽更为严重,深入肌理。在现代医学中,它们通常对应于皮肤毛囊和皮脂腺的感染性炎症。这两种病症在中医外科中极为常见。
痈疽(yōng jū),毒疮,多而广的叫痈,深的叫疽。这样的毒疮被现代医学解释为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病原菌为葡萄球菌。 痈发于肌肉,红肿高大,多属于阳症,疽发于骨之上平塌色暗多属于阴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