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10:1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9 01:17
意思是:所有事物感知的存在都是存在于心灵内部的,在心灵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存在。贝克莱把各种事物叫做观念(所以这个词的用法在这些哲学家那里跟一般人用法是不同的),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观念是存在于精神之内的。
存在就是被感知出自贝克莱主教的名言。
“存在就是被感知”里的主语“存在”的意思并非指一切的存在。贝克莱说,精神(或叫做心灵、灵魂或自我)的存在是感知不到的,但是虽不被感知到,贝克莱却说精神是存在的。
所以这句话里的“存在”指的是除了精神之外一切事物的存在,因此完整的表述应当是:精神之外,存在就是被感知。
严格说来,贝克莱并无说过“存在就是被感知”,而是从句子中截出来的。所以要想正确理解其含义的话,不能单看这一句话,而要同时注意贝克莱前后说了什么。
扩展资料:
这个题设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源于伯克利哲学的唯心主义观点。根据伯克利的观点,由于所有的事物都要通过感官进入大脑,我们所能确定的就是我们所感觉到的,而我们不能确定感官之外的东西是什么。
对他来说,物质不过是我们所经历的感官物质的积累,通过习惯的力量连接在我们心中。既然理念存在于被感知之中,就意味着感觉存在于被感知之中,因此所有事物都存在于被感知之中。因为“拥有理念与感知理念是一样的”;“事实上,客体与感觉是同一事物”。
哲学提出了一种“形而上的实体”,也称为“物质”,解释为:不是颜色,不是声音,不是“触觉”……它不是任何可感知的属性,是不可感知的,而是颜色、声音等现象都是从它衍生出来的,它是作为事物的根本事物。伯克利认为,这种“形而上实体”的假设是武断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必须坚持这种关系,反对孤立,用静态的眼光看问题。也就是说,一切事物都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的意识不能被感知,也可能不存在。就像你脚下的地下水一样,就像细菌一样,它们在被感知之前就存在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存在就是被感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9 01:18
意思是:所有事物感知的存在都是存在于心灵内部的,在心灵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存在。贝克莱把各种事物叫做观念(所以这个词的用法在这些哲学家那里跟一般人用法是不同的),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观念是存在于精神之内的。
存在就是被感知出自贝克莱主教的名言。
“存在就是被感知”里的主语“存在”的意思并非指一切的存在。贝克莱说,精神(或叫做心灵、灵魂或自我)的存在是感知不到的,但是虽不被感知到,贝克莱却说精神是存在的。
所以这句话里的“存在”指的是除了精神之外一切事物的存在,因此完整的表述应当是:精神之外,存在就是被感知。
严格说来,贝克莱并无说过“存在就是被感知”,而是从句子中截出来的。所以要想正确理解其含义的话,不能单看这一句话,而要同时注意贝克莱前后说了什么。
扩展资料:
“在古代”(如果我用这个词的话),人们可以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好像他们马上就洞见了真理。它不需要解释,它有洞察力,这就足够了,它有点神秘。
然而,伯克利当时的哲学已经掌握了论证的能力,即提出一个命题通常需要论证、分析和充分的理由。(尽管最初提出这个建议时,它很可能是一次情绪爆发。)总而言之,看看柏克莱是如何提出这个论点的将会很有用。
伯克利宣称他的“存在正在被感知”更符合常识。因为“存在”在常识上不过是你触摸和感知的东西,他说,突然建立起一种非颜色、非声音、非任何知觉的、难以察觉的“物理实体”,是违反常识的。
伯克利说,移除“实体物体”不会产生不好的后果,或者让事物更容易想象。一些哲学家可能认为“物质”可以用来解释许多现象,但伯克利认为这一假设做不到这一点,反而会造成一些困难。
洛克说,世界的“声音”和“颜色”属性本身并不是固有的,而只是在大脑中,而物体的“体积”和“数量”属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而伯克利说,没有“颜色”、“体积”等,是无法构思的,最好是直接思考,认为一切属性都存在于头脑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存在就是被感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9 01:18
强调人的感觉经验。 一个事物的存在不是因为它存在着,而是因为你感觉到了它。换句话说,你没感觉到的东西,它就不存在。 这种观点把人的感觉放在客观事物之上,认为感觉第一,万物来自感觉,在哲学派别上属于唯心主义。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9 01:19
呵呵 不知道楼主要这个的解释做什么? 如果是做作业之类的,只需要记住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认为物质是独立于人的存在实体,因此,“存在既被感知”毫无疑问是“错误的”.” 不过另外要说明这个问题,又涉及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论辩,我想,不知道要出多少本书才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爱因斯坦曾有一个著名论断“物质、时间和空间都是大脑的幻觉”。可以参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