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10: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08:10
圆融一词在佛学中的含义丰富。它的读音为yuán róng,源自佛教术语,主要指的是破除个人偏见,达到一种全面且融通的境地。首先,圆融体现了佛教对于消除执着的重视,认为世间万物尽管看似各有不同,但本质上都是相互联系、融通无碍的。
“圆”象征着周全和无边,意味着无论观察到的世间万象,还是佛法的真理,都是周遍无遗漏的。而“融”则强调融和与通达,意味着在佛法的视角下,各种法理并非孤立,而是相互渗透,无二无别,如同水波荡漾,呈现出一种圆通和谐的状态。
圆融的观念深入到佛学的核心理念中,比如烦恼与菩提、生死与涅槃、众生与本觉、娑婆世界与寂光世界等,都体现出这种圆融的智慧。烦恼中包含了解脱的契机,生死的轮回中蕴含着涅槃的可能,众生的平凡中暗藏了觉悟的本性,而娑婆世界的纷扰下则隐藏着寂静光明的真理。这些都是圆融理念所揭示的深刻哲理。
圆融一词,最早为天台宗所常用,署名慧思大师所著的《大乘止观》中,论述“自性圆融”、“圆融无二”、“圆融无碍法界法门”。智者《观音玄义》、《法华玄义》等著述中,多次出现“法界圆融”、“三谛圆融”。圆融在华严宗哲学中更显重要,有“六相圆融”、“圆融行布”、“三种圆融”等说法。禅宗、真言、净土等诸宗著述中,也常见到圆融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