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兆洲主要论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11:4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8 00:13
韩兆洲教授的研究论文涵盖多个领域,他在统计学界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以下是他的部分代表性作品:
在《统计与预测》(核心期刊)2001年第1期,他发表了《新世纪的统计革命—统计信息与网络统计》。
关于统计学教育的专业思考,他于2001年第3期发表了《关于统计学本科专业目录设置的思考》。
对于广东现代化进程的研究,他在2002年第6期的《南方经济》上探讨了现状分析与趋势预测。
2002年第10期的《统计研究》上,他深入剖析了工业化进程的统计测度和实证分析。
在2003年第5期的《统计研究》中,他讨论了如何增强国际学术交流以推动统计学科发展。
2004年第2期的《南方经济》刊载了《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经济学研究的数学化趋势》一文。
2004年,他在《南方经济》第12期探讨了CEPA区域发展策略,同样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模型及其实证分析》在2004年第11期的《中央财经大学学报》上发表,同样为核心期刊。
关于政府政绩评价,他在2004年第6期的《暨南学报》上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2005年第9期的《数学的实践与认识》上,韩兆洲教授讨论了最低工资研究,运用了灰色系统模型。
2006年,《统计研究》第1期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的《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实证研究》深入剖析了这一议题。
2006年,他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权威期刊)上探讨了保险基金最优投资的VaR和RAROC方法。
2006年第2期的《系统工程》中,他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行业B系数的时变性。
2007年,韩兆洲教授在《统计教育》上发表了关于我国统计学研究方向的研究。
2007年,他的《最低工资、劳动力供给与失业》一文在《暨南学报》(核心期刊)和《劳动经与劳动关系》上进行了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2007年第4期的《统计与决策》理论版,他探讨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最优经济增长模型。
关于财政政策的非线性效应,他在《统计研究》上研究了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
2007年第6期的《经济问题探索》中,他进一步研究了新型工业化进程的统计测度。
2007年第6期的《系统工程》上,他关注技术互补与合作创新形式的选择。
2007年第8期的《统计研究》上,他深化了我国最低工资统计测度模型的研究。
韩兆洲的这些论文展示了他在统计、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深入且广泛的研究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