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03: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0 02:06
在宁夏中卫地区,一项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宁蒿子面,起源于明朝时期。据史*载,明朝朱元璋的十六子朱旃在宁夏为官时,部分亲邻迁徙至此,其中包括宫廷御厨,他们将制作蒿籽面的技术传承给了当地人。这种独特的传统美食在中宁恩和镇一带流传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
手工制作的卫宁蒿子面工艺讲究,选用优质白面,配以适量的蒿面子和盐碱,经过反复揉搓,形成既软和又有韧性的面团。然后,用擀面杖擀成极薄的圆形面片,晾凉后折叠成细丝,细如丝线,增加了面食的口感。卫宁蒿子面的烹饪方式是用酸汤和肉臊子调味,煮熟后经过凉开水处理,面条清爽可口,深受当地居民喜爱,集市上长面小吃摊络绎不绝。
中宁蒿子面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承载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它在各种节日和喜庆场合中都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如长寿面、喜面、吉利面等,都寄托了人们对健康、喜庆和长寿的祝福。从学术、食疗和民俗传承的角度来看,保护和发掘中宁蒿子面具有多重价值:
流行于宁夏卫宁平原汉族民间的一种面食。古时中卫、中宁两县佛教盛行,民间居士及信仰佛教只吃素食的人比较多,由此而有了这一传统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