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04: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9 12:45
毛竹叶螨的防治并非无计可施。首先,关键在于早期预警和防治。加强测报工作,一旦发现螨虫初发迹象,立即在小范围内进行控制,实施“早防、小防”,以降低防治成本。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提升林分的整体健康水平,预防叶螨的发生。
调整竹林结构是另一个重要措施。避免单一经营纯竹林,而是提倡发展竹木混交林,如在纯竹林中混种泡桐、桤木、杉木等,提高混交比例。保护和利用原有的阔叶树和杂木,保持灌木和杂草的多样性,构建多树种、多层次的生态结构,为林内天敌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在除草和垦复时,需适度进行,避免过度导致水土流失,推荐带状垦复和局部竹兜除草法。
科学管理是防止螨害的关键。管理不当,如过度挖笋、砍伐不当,会加剧螨害。竹林管理应采用综合丰产措施,比如合理护笋养竹,禁止大挖小留,遵循“砍密留稀,砍小留大,砍老留小”的原则。垦复后及时施肥,增强竹鞭的孕笋能力和竹林的生长力,从而增强抗螨能力,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竹叶螨繁殖能力强,在25-28℃,一代仅需8-11天,每年繁殖14-15代,每个雌虫一生产卵20-30粒,即每8-11天以20-30倍的速度增长,并能随风、气流、农事活动、昆虫等传播扩散,极易蔓延成灾。其危害是极其严重的,毛竹感染后,初时竹叶出现枯黄早落,随着危害的深入,竹冠越来越稀疏,逐步变秃,呈“光杆竹”,严重时,整个竹林如火烧。由于竹叶脱落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竹林逐年减产,渐渐衰败。调查发现,竹林轻度受害立竹量下降20%,少出笋10%;中度受害立竹量下降30%,少出笋40%;重度受害立竹量下降40%,少出笋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