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04: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9 11:44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相传因为立冬处于秋冬之交,饺子与“交子”谐音,故吃“交子”之时的饺子,成为了北方沿袭至今的重要习俗。
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它就像一个转折点,从这一天起,黑夜渐短,白昼渐长。冬至开启了一年中最冷时节的序幕,此节气过后,气温往往会大幅下降,冬天最冷的时候也就到了。很多地方都有吃饺子的习俗,并说冬至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冻掉了。
东汉时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值隆冬,寒风刺骨,雪花纷飞。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回到家后,张仲景依然挂念那些冻烂耳朵的人,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传统习俗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传说张仲景驾鹤西去的那天正好也是冬至,他又是在冬至这天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为了纪念张仲景,从此南阳人在冬至这天都要包一顿饺子吃,并且都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会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