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作业目标由谁制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02:2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3 08:03
作业目标的确定是基于课程标准的作业设计的首要步骤,决定着作业设计的方向和具体内容。作业目标与学习目标一脉相承,它需要首先对课程标准进行细化和分解,并结合教材内容、学情综合考量确定。细化分解课程标准时,既要关注内容标准,即掌握何种知识或能力,也要关注程度标准,即达到何种掌握程度。
找到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的陈述,并分解到相关单元章节和课时,梳理出单元作业目标和课时作业目标。与学习目标的要素一样,作业目标的要素也包括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和行为程度。其中,作业目标的行为主体当然是学生,行为动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某种有益的学习认知行为,行为程度即学生进行某种认知所应达到的程度,行为条件是学生进行某种行为达到某种程度所应具备的条件。而行为程度即表现标准在学习目标中的具体体现,它应具备可观察、可测量的特性。行为条件是学生达到目标的具体路径或有效凭借,体现出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如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九册第一章节,本章节主要内容为“小数乘法”,从课程标准关于本章节的阐述可以看出,本章节学习要求掌握简单的小数乘法运算,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其主要能力层级为“理解”和“运用”。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具体学情,教师可先确定整个章节的作业目标,然后分解到具体章节,确定某一节的课时作业目标。
如“小数乘小数”这一节的作业目标可设置为:(1)能结合不超过三位的小数,进行相互的小数乘小数运算;(2)能举出具体的例子,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3)掌握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积的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补零的计算方法。该作业目标涉及“运算”“说出”“掌握”三个行为动词,并用“不超过三位的小数”界定“简单”的运算,用“举出具体的例子”来测量学生的理解程度,目标设置较为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