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剔墨纱灯技艺命运波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03:4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0 04:28
无为剔墨纱灯,源于康熙年间,由无为人蔡竹国开创,拥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特色在于选用如蝉翼般轻薄的丝质绢纱作画,并独创了“剔墨”技法,使得花灯轻巧灵动,独树一帜。在巅峰时期,无为剔墨纱灯品种繁多,多达近百种,深受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人们的喜爱。1912年,*初年,它在南京博物院的展览中崭露头角,成为了收藏界的热门。
然而,随着历史的波折,连年的战争与灾荒冲击了这一传统艺术,无为纱灯的制造逐渐式微,技艺几乎面临失传的危机。新中国成立初期,*意识到其文化价值,积极寻找并支持民间工匠卞仲英等人,组织生产,以拯救这一艺术。1958年,无为工艺美术厂扩展了产品线,如扇形壁灯、花盆壁灯等,畅销国内外。
然而,好景不长,工艺的复杂性和生产周期长导致成本高昂,上世纪80年代的售价就已超过一百元,使得产品难以在市场上畅销,最终导致了纱灯的再次停产。1984年,无为县文化局试图重振纱灯产业,组织生产,但因价格问题和市场接受度,这项努力未能持久。
扩展资料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有300余年历史,安徽省志列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相传北宋米芾就任无为知军时,运用绘画技艺在灯笼壁面绘上人物、山水、龙凤、花卉等图案,借以与民同乐。 剔墨纱灯是知名的传统工艺品,清康熙年间由无为人蔡竹田首创。光绪年间,清王朝为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派出统领官专程到无为征选纱灯,悬于皇宫内苑。 国庆10周年时,剔墨纱灯曾挂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给大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改革开放以来,无为纱灯声名远播,近百个品种,销往海内外各地,尤其在东南亚地区有广阔的市场。
无为剔墨纱灯技艺命运波折
无为剔墨纱灯,源于康熙年间,由无为人蔡竹国开创,拥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特色在于选用如蝉翼般轻薄的丝质绢纱作画,并独创了“剔墨”技法,使得花灯轻巧灵动,独树一帜。在巅峰时期,无为剔墨纱灯品种繁多,多达近百种,深受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人们的喜爱。1912年,民国初年,它在南京博物院的展览中崭...
介绍剔墨纱灯的作文
无为剔墨纱灯工艺发明于清嘉庆年代,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清鼎盛时有民间纱灯作坊30多家,代代相传,后经历了近百年的战乱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万业复苏。政府把民间工匠组织起来,成立了无为纱灯厂,其产品在全国工艺品展览会,建国十周年庆典中为无为纱灯争得了很高的荣誉。后因各个政治运动和...
无为剔墨纱灯技艺艺术特色
剔墨工艺的巧妙运用,使得画面中的人物眼睛在烛光下闪烁,仿佛活灵活现。制作过程独特,先用勾钱笔勾勒轮廓,再以淡墨填充空白,剔除焦墨后,涂上透明鱼胶。晾干后,艺术家们细致地在胶面上勾线、着色,以工笔技法细腻地描绘,使得无为纱灯展现出轻盈灵动的风格,独树花灯艺术的一帜。
无为县文化
无为鱼灯不仅在国务院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得到了认可,也得到了许多舞蹈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无为剔墨纱灯,又称宫灯,同样拥有300余年的历史。据说北宋米芾在任无为知军时,利用绘画技艺在灯笼壁面绘上各种图案,与民同乐,这种传统技艺在灯笼制作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剔墨纱灯结合了木工、雕刻、漆工...
无为文化
无为剔墨纱灯,又称宫灯,拥有3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源自北宋米芾任无为知军时的绘画技艺,融合了木工、雕刻、漆工与绘画艺术,制作工艺繁复。在国庆10周年庆祝活动中,剔墨纱灯曾装饰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增添节日氛围。改革开放后,无为纱灯名声大噪,品种繁多,销往世界各地,特别是在...
无为剔墨纱灯首创于哪个时期
无为剔墨纱灯首创于清康熙年间时期。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有300余年历史,安徽省志列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相传北宋米芾就任无为知军时,运用绘画技艺在灯笼壁面绘上人物、山水、龙凤、花卉等图案,借以与民同乐。剔墨纱灯是知名的传统工艺品,清康熙年间由无为人蔡竹田首创。光绪年间,清王朝为庆祝...
芜湖特产
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有300余年历史,安徽省志列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无为纱灯在借鉴吸收历代流行的蔑扎、纸糊、染色“彩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将木工、雕刻、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剔墨等项工艺制作而成。框架取料檀木或红椿,并用龙头...
芜湖特产有哪些
1. 芜湖铁画作为安徽省的瑰宝,芜湖铁画源于宋代,以锤炼出神入化的艺术,锤成笔,铁为墨,砧为纸,展现了铁的鬼斧神工和自然美感。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技艺高超,堪称中国传统工艺品的瑰丽奇葩。2. 无为剔墨纱灯无为纱灯,又称宫灯,融合木工、雕刻、漆工和绘画艺术,历经300余年传承,以其精致的...
安徽无为特产:无为纱灯
清康熙年间,无为县艺人蔡静首创剔墨纱灯。清乾隆年间,郡中知名画师蔡竹田、许石隐、卞自环等结社研习画艺,最终摒弃了色纸和玻璃,选用在丝质绢纱上作画,改进了“剔墨”技法,即在绢纱画框上先以笔蘸墨勾出拟画的轮廓,把轮廓以外部分用淡墨涂抹,而后剔除焦墨,再将预留作画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
无为县的文化艺术
县庐剧团改制基本完成。 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有300余年历史,安徽省志列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相传北宋米芾就任无为知军时,运用绘画技艺在灯笼壁面绘上人物、山水、龙凤、花卉等图案,借以与民同乐。无为纱灯在借鉴吸收历代流行的蔑扎、纸糊、染色“彩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将木工、雕刻、漆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