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19: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4 07:19
在古代南朝宋时期,道士陆修静在其著作《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中提到,醮坛的执事之一便是"侍灯",其职责是"照临西方,准备灯具,按照规定设置,确保灯火明亮,始终照亮"。如果在祭祀中灯火熄灭,会受到"罚香一斤"的惩罚。这种对灯的重视可见一斑。
北周武帝宇文邕编撰的《无上秘要》中也记录了不同的斋法,如三皇斋,坛面大小为二丈四尺,四边各排列九盏灯,总计三十六灯。金箓斋法在四季燃灯的数目各异,最低为三盏,最高可达一千二百盏。太真上、中、下元品的燃灯仪式也有区别,上元斋法燃灯最多可达九十盏,下元斋法则燃灯较少,还需在太岁和年命位置额外燃灯,保持昼夜明亮。盟真斋则在家中庭中置一高九尺的长灯,燃九支小灯,以照亮九玄诸天福堂和九地无极世界,让幽冥世界也能感受到光明。
总的来说,灯在醮坛上的作用不仅是照亮黑暗,更承载着对幽冥世界的关怀与祈祷,象征着信仰与仪式的庄重。通过燃灯,人们期望通过光明驱散阴霾,给冥冥中的人们带来希望和指引。
灯仪是道教斋醮中一种常见仪式,它以行仪的道士手持光辉朗明的“灯”为特征, 以象征上照诸天,下照地狱。灯仪一般都在日落以后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