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19: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3 19:04
1841年,怡和洋行从港英政府购得东角岸边土地,兴建渣甸货仓,并设有货运码头,作为起卸货船上货物的用途。为对付海盗,怡和洋行便于该处设立一座炮台。而每有大班抵港或离港,都会鸣放礼炮以示礼意。
到了1850年代的某一日,怡和洋行的总经理罗拔渣甸爵士刚从英国回到香港,员工便鸣放代表最高敬意的21响礼炮。然而,此举引起了英军不满,认为怡和洋行只是商行,无权鸣放礼炮。怡和洋行为表歉意,便负责于每日中午12时鸣放礼炮报时,以作自我惩罚。当时的礼炮长3呎,炮声遍及维多利亚港的两岸。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将大炮夺去,至今下落不明。1945年香港重光后,英国海军向怡和洋行送赠一门可发射6磅重炮弹之大炮,使怡和午炮的传统能够延续。1947年7月1日,怡和午炮恢复正常运作。1961年有附近居民投诉午炮炮声过响,水警收去原有大炮,代以一门发射3磅重炮弹之速射炮,该炮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