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18: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5 02:05
《照夜白图》 局部
如果要问,何为千古名画?其一,必是出自名家的力作;其二,纵使辗转千载光阴,依旧流传有序。唐代韩干的《照夜白图》就是这样一幅国宝级画作,其身世与流传,与三位帝王缔造了一段长达千年的收藏故事。
桀骜不驯,唐明皇的爱驹现藏于大都会博物馆的《照夜白图》 被公认为唐代画家韩干的代表作。 画面上, 一批烈马被栓于一根马桩上, 它面目狰狞、 鬃毛飘逸, 两耳高竖,并昂首嘶鸣, 四蹄正作怒瞪状, 营造出颇为紧张激烈的画面气氛, 表现出此马不甘受缚、 狂野不羁的性格。
画面这匹马名为照夜白, 相传, 它是唐玄宗的爱驹, 当时, 中原与西域诸国的关系日益密切。 唐玄宗曾将义和公主远嫁西域大宛的宁远国王。 为此,宁远国王特别向玄宗回献了两匹汗血宝马。 爱马心切的唐玄宗十分喜爱这两匹骏马,分别为之取名玉花骢 和照夜白。 其中,照夜白 不仅在唐朝的辉煌时期曾伴随唐玄宗游山玩水, 而且还在安史之乱 时陪他度过了一生中最为落魄的时期, 尤为他所深爱。 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展出的这件作品, 所描绘的正是照夜白。
画家以精细的线描勾勒出马的轮廓, 并在其脖颈和四腿的部分以淡墨略施晕染, 以铿锵有力的线条、笔墨表现马的头、 胸、 蹄的健壮感, 马身后部以简约的弧线概括, 方圆相济, 增强了画面的韵律感。 纤巧的笔触配以充满动感的造型, 使人在细细品味此作之后不觉产生一种骏马跃然纸上的感受。 画面空白处理恰到好处, 则留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 仿佛骏马即将挣脱远去, 消失在无尽的遐想之中, 起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尽管画面整体气氛紧张激烈, 但观众看罢此卷并不会觉得胆战心惊。 看似单薄简约的画面, 实则充满巧妙的安排与画家深厚的表现功力。
相传, 这匹白马之白, 在夜色中都显得明亮异常,故被称为照夜白。 在白绢上如何表现这匹白色的宝马? 不同于韩干另一幅著名作品《牧马图》, 在描绘马时采用的工笔重彩手法, 他经过巧妙构思, 采用对比手法, 选取马鼻被拴的情形, 不仅可以表现出照夜白 的桀骜不驯,在色彩处理上还可以利用马桩的深色调衬托出马的矫健造型, 在手法上做减法, 达到美妙的画面平衡。
据记载, 韩干是当时有名的画马名手, 他年幼时,家境贫穷, 在一个酒家打工, 经常给王维送酒。 一次, 他去王维家中收取酒债, 恰巧家中无人。 韩干便趁着等候的时间在地上随意画了一幅人马图。 王维回来后恰巧看到此图, 十分惊奇, 对韩干夸赞有加, 立即给了他一些钱作为学画的资助并教他绘画十余年。 尽管今天我们已经无从辨别这个故事的真假, 但是从《照夜白图》 所反映出的水墨技法来看,仿佛确实与王维代表的水墨画派有一定的联系。后来,韩干又跟从曹霸学习画马并得以在天宝初年(742-755年) 奉诏入宫为玄宗描绘爱马。 根据《丹青引》 的记载, 我们发现韩干的成长轨迹与曹霸的一生颇为相像。马在唐代深受贵族的喜爱, 它矫健的身姿、 旺盛的生命力象征着大唐盛世的磅礴气势, 在唐代宫廷艺术中,马是十分寻常的表现题材, 其时的宫廷画家已有不少是专善于画马的高手。
韩干入宫时, 宫中有一个叫陈闳的画家善于画马。 唐玄宗于是命令韩干照着陈氏的作品依样摹画却遭到韩干拒绝。 玄宗觉得很奇怪, 韩干说 :我有我自己的老师。 陛下现今养在御厩中的那些骏马, 它们都是臣下作画的老师。 玄宗听了十分惊奇, 专门让他到御厩中写生, 描绘名马, 这其中便包括照夜白。韩干所提出的以马为师的主张实际上就是对景写生的要求。 他强调绘画要以客观对象为依据, 不能因循旧迹、 陈陈相因, 是一种朴素的客观态度。 这种绘画思想在当时的画坛已经流行, 而比他略晚一些同样活跃于长安的苏州画家张璪更是提出了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的主张, 集这一时期画家创作观之大成。 而张璪的水墨山水画正是继承了王维的衣钵,由此我们又可以看到韩干与王维若隐若现的师承渊源。
韩干另一幅画马的经典《牧马图》, 表现的却是马的憨厚温顺
《照夜白图》 中李煜的题跋
争相收藏,帝王名士的垂青
那么, 我们不仅要问, 这幅画有何根据, 说明这匹烈马就是唐明皇的照夜白 呢?
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则是来自于另一位帝王李煜,在画幅的右上角有韩干画照夜白六字。根据其下的画押, 可以认定这六字正是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手笔。 李煜偏安江南的南唐之主, 他热爱艺术,收藏有大量法书字画, 具有很强的鉴定能力, 因此,《照夜白图》 被普遍认为是韩干最重要的代表作。
《照夜白图》 不仅受到李煜的珍爱, 在它随后的岁月里, 成了历代收藏家们争相追求的至宝, 众多名士均在作品上了留下了跋文, 其中有北宋的米芾、 南宋的向子湮、 吴说等人, 卷后还有元代危素及清代沈德潜等十一人的题跋, 历经项元汴、 安岐等人的收藏。再后来此卷于清代入藏内府, 被安置在内廷淳化轩,据记载, 乾隆皇帝十分喜爱这幅, 他在卷面留有他的大量题诗和钤印。 在画面右方就有以下题跋 :
韩干以画马擅名千古,其毛骨色相随意所匠,冥会通神。尝阅张彦远 《名画记》,知当日供奉明皇朝图有玉花骢、照夜白,每神往,以不得一见真迹为憾,且未卜沦落何所也。近有以黄公望《富春山居》等图求售者,黄迹固属伪作,而得干所画 《照夜白》卷,神采飞腾,宛睹沛艾名种,为干手笔无疑,因命购藏之。既以喜获偿夙愿,而因王得羊,遭逢良复不偶云。乾隆丙寅仲冬月望前三日御识。 [ 印 ] : 乾 隆
光是上述历代帝王、 名士的手迹已经让《照夜白图》 跳出单纯的绘画范畴, 成为了集绘画、 书法、印刻于一身的国宝级文物。 到了晚清时期,《照夜白图》从清宫流散了出去, 几经辗转。 画卷上留下的恭亲王章 和近代著名画家、 清室后裔溥儒的溥儒鉴定书画家藏印 表明了它的流传轨迹。
20 世纪初, 恭亲王弈之孙溥伟为了密谋复辟清室, 四处筹集资金。 于是便开始变卖恭王府中收藏的奇珍异宝, 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 日军占领北京,城中众多文物成为了日军掠夺的重要目标, 紧张的局势使溥伟日渐感到所藏书画已不安全, 加之依旧急需用钱, 便开始变卖书画。 这一消息很快被英国收藏家戴维德知道, 他立刻委托上海古董商人叶叔重赴京代为求购《照夜白图》。 几经周折, 溥伟终将此作转让了出去, 到了戴维德手中, 从此流失海外。 又经多番周折后由迪隆基金会(The Dillon Fund) 于 1977 年捐赠给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至今。尽管这幅流传千年的国宝流失海外, 让人倍感痛惜, 但《夜照白图 》 能保存至今已实属奇迹,它清晰的流传脉络让后人依旧能目睹它的身世与故事。
图:本刊资料库
(编辑 / 雷焕昂 网络编辑/詹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