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黍苗作品鉴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19: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3 08:08
《黍苗》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赞美诗,颂扬了宣王时期的贤臣召穆公(召伯)在营建谢邑时的功绩。此诗据《毛诗序》被解读为对幽王的批评,但朱子认为是赞美诗,并非讽刺。宣王即位时,面临着内外困境,他推行改革,重用贤能,如仲山甫、尹吉甫等,召伯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诗中的谢邑营建发生在宣王盛世时期。
全诗共五章,第一章以“芃芃黍苗,阴雨膏之”起兴,象征召伯对徒役的关怀,如雨露滋润,使工程顺利进行。第二、三章描述了劳役者艰辛的劳作和对故乡的思念,但并无怨言,是对召伯卓越组织能力的赞美。第四章进一步强调召伯的功劳,强调谢邑的快速高质量建成,显示出他的卓越领导。最后一章强调召伯的工作对王朝的意义,不仅建设了城池,还改善了生存环境,使得周宣王心安。
诗的结构严谨,韵律丰富,以召伯的功绩为主线,展现了一幅中兴时期的社会画卷,体现了《诗经》雅正的特点。通过《黍苗》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召伯的贤能和宣王时期的社会风貌。
扩展资料
《小雅·黍苗》是先秦时期宣王徒役赞美召穆公(即召伯)营治谢邑之功的作品,出自《诗经》。《毛诗序》说它是“刺幽王也。不能膏泽天下,卿士不能行召伯之职焉”。前人多有辩驳,朱子直言:“此宣王时美召穆公之诗,非刺幽王也。”(《诗序辨说》)
诗经·小雅·黍苗原文是什么?如何赏析呢?
《黍苗》是宣王时徒役赞美召穆公(即召伯)营治谢邑之功的作品,诗意自明。《毛诗序》说它是“刺幽王也。不能膏泽天下,卿士不能行召伯之职焉”。前人多有辩驳,朱子直言:“此宣王时美召穆公之诗,非刺幽王也。”(《诗序辨说》)可谓干净利落。此诗是纪实性作品,要对作品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小雅·黍苗作品鉴赏
《黍苗》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赞美诗,颂扬了宣王时期的贤臣召穆公(召伯)在营建谢邑时的功绩。此诗据《毛诗序》被解读为对幽王的批评,但朱子认为是赞美诗,并非讽刺。宣王即位时,面临着内外困境,他推行改革,重用贤能,如仲山甫、尹吉甫等,召伯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诗中的谢邑营建发生在宣...
诗经小雅黍苗歌颂的是谁
《小雅·黍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周宣王徒役赞美召穆公(即召伯)营治谢邑之功的作品。全诗五章,每章四句,第一章写召伯奉命南行经营谢邑。第二、三章写征役者服役和思归之情。第四、五章写召伯营谢的功绩和意义。此诗在用韵上,先隔句押韵,后句句押韵,富...
小雅·黍苗注释译文
盖(hé):同“盍”,意为何不,表示建议或疑问。肃肃:形容行动严谨,工程严谨的态度。烈烈:形容威武的气势,用于描述施工队伍的风采。原:高平之地,指地势较高的区域。隰(xí):低湿之地,与原地相对,指需要修整的低洼地带。【译文】黍苗生长繁茂,雨水充足滋养着它们。众人南行路途遥远,召伯的...
小雅·黍苗作品原文
在茂盛的黍苗丛中,绵绵阴雨滋润着它们,生机勃勃。我沿着南方的道路前行,心中满是对召伯劳之功的期待。我驾驶着装载着物资的车辆,牛儿在车后默默耕耘。队伍集结完毕,似乎预示着我们的旅程即将结束,回归的时刻来临了。随行的徒众和驾车的御者紧密协作,我们的军队如同一体,向着归宿行进。在召伯的引领下...
黍苗的诗句黍苗的诗句是什么
黍的幼苗。二、引证解释⒈黍的幼苗。引《诗·小雅·黍苗》:“__黍苗,阴雨膏之。”南朝宋颜延之《还至梁城作》诗:“木石扃幽_,黍苗延高坟。”唐虚中《寄华山司空图》诗之二:“黍苗侵野径,桑椹污_庭。”三、国语词典《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五章。根据诗序:「黍苗,刺幽王也。」...
苗子好用古诗怎么说
3、诗句: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出自:唐代·张籍《野老歌 / 山农词》释义:粮食送进官府的仓库,最后腐烂变质,化为泥土。4、诗句: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出自:先秦·佚名《小雅·黍苗》释义:黍苗生长很茁壮,好雨及时来滋养。5、诗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出自:魏晋·左思《...
小雅·采芑的注释译文
6.师:《易·泰·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书·皋陶谟》:“百僚师师。”孔传:“师师,相师法。”《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师我旅。”《诗·大雅·大明》:“驷騵彭彭,维师尚父。”《老子·二十七章》:“故善人者,不...
诗经·小雅·诗句
○黍苗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隰桑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隰桑有阿,其...
穿越回古代,你会想坐哪种古车?
大车一般指牛车,在汉朝之前其作用为装载货物。如《诗经·小雅·黍苗》:“我车我牛。”孔疏:“大车以驾牛。”《易·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服牛”与“引重”对照。因此,乘坐牛车的人,一般为社会地位低下之人,不过也有例外。《诗.王风·大车》毛传即说;“大车,大夫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