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19:0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5 17:12
因为这些人不愿意相信这件事情,他们都认为韩信是忠心耿耿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5 17:17
因为韩信为人性格忠诚,绝不是那种谋反的人,大家都不相信。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5 17:09
因为很多人觉得韩信可能是被陷害的,并不相信韩信真的会谋反。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5 17:15
因为大家知道韩信为人,不可能相信他谋反,更认为是伪造的证据。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5 17:13
因为当时韩信名声在外,在众人眼中一直都是忠心耿耿的形象。而且韩信有远大的抱负,绝对不甘于只做人臣,但是在表达自己野心这方面却做得非常含蓄。这样一来,即使司马迁白纸黑字的将韩信谋反关中的桩桩举动都写下来,依旧是有人不相信。
(一)韩信的形象根深蒂固,很多人都被禁锢在定向思维中,从而否认司马迁的白纸黑字。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司马迁是站在外来人的角度上看待韩信的行为,他能够公正理性的评判韩信的为人。但是相较其他人,他们早就被禁锢在定性的思想中,认为韩信的确是一名忠心耿耿一心为刘邦打江山的将士。韩信无疑是铁铮铮的将领,虽然出身布衣,能够忍受胯下之辱,依旧能在最后长风破浪一展鸿鹄之志。所以如此赤胆忠心的人,世人怎么可能因为司马迁的白纸黑字就相信韩信谋反关中!怎么能够心甘情愿的让心中的神明陨落!
(二)韩信虽然说也是胸怀大志,但是他的表现方式却异于常人。
项羽当年胸怀大志,所以在游街时就喊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口号;刘邦也同样胸怀大志,也在游行的时候含蓄地表示“大丈夫当如是”的理想。反观韩信此人,却一改常人的行为,借埋葬母亲的事件隐晦地表达自己要做食物链顶端的理想。韩信当年在淮阴能够忍下胯下之辱,不是说明他能忍,而是深藏不露。韩信先后在项羽刘邦手下做事,一直相信自己能够大鹏展翅。所以后来在观众的时候自以为能够凭一己之力夺回功劳,甚至没有将一手遮天的吕后放在眼中,所以最后被吕后和萧何设计反攻。
综上所述,大多数人都被惯性思维所禁锢,自然而然的认为韩信绝对不会做出谋反的事情。再加上韩信为人谨慎,表达方式与旁人不同,所以纵然司马迁写出了白纸黑字,直言韩信在关中谋反,依旧有人不同意他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