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朝伟大的———诗人。 他的诗作今存——-多首,著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4 01:06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9 17:29
杜甫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作今存一千五百多首,著有《杜工部集》
律诗,一般要求偶数句押韵,颔联和颈联要对仗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岁以前)
杜工部像[1]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此期间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
三、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书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9 17:38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短律;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体裁:《望岳》:抒情诗 《春望》:抒情诗 《石壕吏》:叙事诗 《望岳》是杜甫的早期作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被困长安之时,它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由洛阳经潼关到华州的途中。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9 17:37
:《望岳》:抒情诗 《春望》:抒情诗 《石壕吏》:叙事诗 《望岳》是杜甫的早期作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被困长安之时,它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由洛阳经潼关到华州的途中。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9 17:29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望越》:是五言古诗,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开元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736-740)间,杜甫在齐、赵一带漫游,写这首诗时,当时他还没有登过泰山。《春望》:五言古诗,杜甫此时仍陷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诗人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感慨与忧伤。这首诗是至德二年(757)三月所作。《石壕吏》:全诗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所作。
杜甫资料简介,注意是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河南巩县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
《石壕吏》教案设计
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军打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候,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经过此处,就其所见所闻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写成了著名的《石壕吏》。
杜甫的资料?
诗圣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770年),号少陵, 祖籍襄阳,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创作了“三吏”,“三别” 等大量优秀诗篇,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千古绝句。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
杜甫生平经历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
古代诗人资料
1、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
求杜甫的资料
名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 杜诗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
唐朝诗人杜甫李白王维卢纶的资料
杜甫(dù fǔ)(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一生作诗三千多首)。这些诗歌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自唐以来,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
杜甫的资料 不用太详细 快点
751辛卯玄宗天宝一0,杜甫四十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秋,病疟。友人魏君冒雨见访,因作秋述贻之。病后过王倚,王饷以酒馔,感激作歌赠之。是年,在杜位宅守岁。752壬辰玄宗天宝一一,杜甫四十一岁。在长安。召试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暮春,暂归东都。冬,高适随歌舒翰入朝,与...
古代诗歌以( )代到鼎盛时期,我知道当时的著名诗人有...
1.首先李白有“诗仙” , “诗侠”之称。是我国浪漫主义诗人最伟大的代表。李白的诗歌今存1130多首。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wéi)中华诗坛第一人。2.杜甫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是被称为“史诗”。他是是我国现实主义诗人...
古代七大诗人的称号?
1、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也是中 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李白的诗,想象丰富 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2、诗圣一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