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06: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8 04:37
帽筒,俗称官帽筒,是清代*在上朝之前休息时置放顶戴花翎用的。
“帽筒”兴起于清朝咸丰年间,兴盛于上世纪前半叶,至今已有150余年历史,初始,“帽筒”用于置放帽子,后来,发展成为居家摆设、女儿出嫁时的必备陪嫁品之一。
“帽筒”以其制作工艺、制式、绘画等,饱含了我国一个半世纪的民风民俗,成为雅俗共赏的古董瓷器之一,筒状帽筒出现的时期大体为乾隆晚期左右,随着工艺的简化最终形成圆柱形无孔帽筒,并不是只有咸丰时期才出现的帽筒,他适合放在厅堂前的条案上,当时人们就是这么做的。
清代帽筒的形制演变
清代的瓷器帽筒由冠伞、柱、底座组成,冠伞为球形,其下有托,清代用来放置冠帽的器具,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冠架多球状形制。
清代早期瓷器帽筒由冠柱状居多,由冠伞、柱、底座组成,清代中晚期多为桶状,由帽架变成帽筒,晚清时期帽架基本被帽筒取代。清代嘉庆时期开始创制帽筒,器呈圆柱形,并成为传统形制,延烧至清末宣统时期,这为鉴定清代瓷器帽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清代瓷器帽架是身份的象征,古代只有男人戴帽子,女人不能佩戴,如果来客见冠架上有男主人的帽子即可登门拜访,如不见帽子即不方便做客,从一个小小的冠架也能反映出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等级尊卑的现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帽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