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家庭关爱的孩子会有什么问题,同时又会有哪些特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05: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31 01:16
你说的这种“缺少家庭关爱的孩子”在今天有多种情况,比如父母双亡、父母离异都不要这个孩子等,但是更多的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交给上一代(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的情况,也称之为“隔代抚养”。隔代抚养的青少年在忧虑性上明显比亲生父母抚养的要高,而且差异性非常显著。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只有本我、自我和超我和谐的发展,才能保持人格的平衡状态。然而隔代抚养的青少年的人格结构的“三我”往往是畸形发展。在隔代抚养中,老人的心都比较慈、比较善;再加上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祖辈抚养,祖辈们更是备加关爱,真可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部分老人对孙子之爱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了溺爱、畸形之爱中,一切以孩子的快乐为标准,从不指责孩子的过错,这往往导致孩子自私任性、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差等不良倾向。什么事都依着孩子,迁就孩子,为孩子辩解。而在这种溺爱、袒护的环境中成长,孩子的自我和超我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在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交互作用中,本我占了主导地位,不能保持个体人格平衡和谐的状态。在超我发展的过程中,抚养者的人格特点、价值观和人生观及抚养的态度等密切相关,超我形成的过程就是个体经过社会化,将道德伦理、社会规范及价值标准等内化而成的人格部分,让个体因错误的本我冲动而产生自卑感和罪恶感,但是由于婴幼儿活动空间大部分局限在家庭中,因此抚养者的人格特点、价值观和人生观及抚养的态度等对婴幼儿超我的发展影响非常大。然而隔代抚养的抚养者绝大多数都是老人,老年人的人格特点、价值观念和人生观等明显带有老年人的特征,而且时事变迁已于当今的社会相脱节,在这种背景下儿童超我的发展会出现畸形。在畸形的本我和超我面前,脆弱的自我往往无法协调好本我的满足和超我的要求,这样人就会表现出忧虑、抑郁。如此看来就不难理解隔代抚养的青少年忧虑性较高。
隔代抚养的青少年,由于其童年时一直跟老人生活,而老人怕孩子出事往往限制了孩子的活动范围,这样隔代抚养的亲少年认知能力、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等都受到限制,隔代抚养的孩子一旦走出家庭走向学校和社会后,面对浩瀚的世界和激烈的竞争往往表现出过分的忧愁和担心,这也是隔代抚养的青少年忧虑性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隔代抚养的青少年在独立性上明显比亲生父母抚养的青少年要低,而且差异显著。现在的社会,家家只有一个孩子,老年人在抚养时往往加倍疼爱,把孩子的衣食起居都承包下来,这样严重阻碍了孩子独立性的发展。而亲生父母抚养,往往会注意到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这样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隔代抚养的青少年独立性不强。
在乐群性上,隔代抚养的青少年明显比亲生父母抚养的青少年要低,而且差异性非常显著。老年人疼爱孩子容易感情化,不理智,往往是以孩子为中心,对于孩子的要求老人是有求必应,什么事都依着孩子,迁就孩子,为孩子辩解,不知不觉使孩子养成了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孩子会严重的自我中心。隔代抚养的孩子带着这种性格走出家庭走向学校和社会生活,必然会带来各种适应性的障碍和紧张的人际关系。在同龄人的集体生活中,这种任性、自私和过分的自我中心的孩子往往会得到伙伴们的孤立,再加上隔代抚养的孩子独立性差、自理能力弱,在集体生活中也会得到同伴的嘲笑、捉弄,这样就使很多集体生活中隔代抚养的孩子向三个方向发展:一是依暴力对待嘲笑、孤立他的伙伴,依暴力行为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来满足自己的自尊;二是形成自卑的心理,隔代抚养的孩子受到的挫折教育不足,一旦他们犯了错误或发现技不如人的地方就对自己失去信心,而且这种自卑的心理马上泛化到他的行为的各个方面;三是形成孤僻的性格,当交往和归属的需要到不到满足时,往往自我封闭,自己主动把和别人交往的这扇门关闭,再加上有的隔代抚养的孩子自卑心理很重,抚养者又由于代沟的缘故无法与孩子进一步沟通,这样就更加剧了孩子自我封闭的心理,时间一长就会有自闭症的倾向。年轻的父母们抚养孩子的态度往往更理智一些,会主动去培养孩子的热情、谦让以及交往和合作的能力,这样的孩子走出家庭走向学校和社会后,较容易融到集体中去,乐群性比较高。
在稳定性上,隔代抚养的青少年比亲生父母抚养的青少年要低,而且差异性非常显著。研究和对隔代抚养青少年家庭的走访表明,隔代抚养青少年的独立性较弱、依赖性较强,隔代抚养青少年对事物的归因往往是指向外的,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稳定性较弱,这与隔代抚养青少年的生活经历不无关系,隔代抚养的青少年绝大部分有这样的成长经历:出生后由父母抚养,哺乳期过后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到学龄期再回到父母身边。这样的一个历程,是出生后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尚未牢固,就被人为的隔离,再去从头培养与祖辈的感情,当孩子与祖辈的感情稳定下来后,又被人为的隔离,再去重新培养和亲生父母的情感,这本身一个童年的生活经历就不是稳定的,在这不稳定的生活经历和氛围中成长,人格中的稳定性这一特质多少会受到挑战。而亲生父母抚养的青少年就不一样了,其一直在父母身边,感受的是同一种家庭环境和氛围,在较稳定的环境和氛围中成长,再加上父母有意识的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省的能力,这样的孩子人格特质中稳定性偏高是理所当然的。
在对家庭和社会的依恋上,隔代抚养的青少年比亲生父母抚养的青少年要低,而且差异性非常显著。依恋是个人与家庭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感情纽带。有研究表明,那些与父母之间形成安全依恋的婴幼儿,也容易对父母以外的人持有信任感。由于有母亲的“安全基地”,即是对毫不相干的人也能马上亲热起来。这种依恋的培养关键是感情的培养,隔代抚养的孩子常常情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影响了对家庭和社会的依恋的发展。隔代抚养的孩子往往经历:出生后由父母抚养一段时间,哺乳期过后由祖辈抚养,直到上学了再回到父母身边。隔代抚养的孩子出生后由父母抚养一段时间,这一时期孩子与父母的感情逐渐培养起来;当哺乳期过后孩子被送到祖辈那儿抚养,之前跟父母刚刚培育的感情被隔离,孩子又要从头培养与祖辈的感情;一直到孩子上学了再接到父母身边,这样与祖辈之间长期生活培养的感情又被隔离,而在哺乳期与父母的感情这时已被淡化,当再次回到亲生父母身边,这种子女与父母的感情很难建立起来,亲子沟通受到阻碍,而这种阻碍在孩子的青春期会进一步加重。以上这些原因都阻碍了隔代抚养的青少年对家庭的依恋,再加上隔代抚养的青少年忧虑性较高、乐群性较差,在集体生活中往往处于被孤立的位置,这样有影响了其对社会的依恋的发展。南京有这样一个家庭,父母双方都是著名大学的教授,由于工作和科研非常繁重,在孩子某某出生后不久就送到老家孩子奶奶那里抚养,直到十四五岁才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父母两个人长期生活习惯了,在家里两口子显得格外亲妮,共同探讨学术问题,而把某某孤立在一边,某某越来越觉得他不属于这个家庭。由于父母要求很严,某某就开始怀念奶奶而仇恨父母,于是家庭里老是火药味十足,某某整天郁郁寡欢、少言寡语,在家扬言要杀死父母,在学校扬言要杀死某某同学。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隔代抚养的案例,案例中某某的情感需求严重缺乏,以至他对家庭和社会的依恋非常脆弱。
隔代抚养的孩子深受祖辈的认知和信念的影响。老年人由于生理的原因,各种社会功能下降,接触社会的范围不断缩小,因此老年人必然有一些认知和信念存在其不合理和脱离现实社会的地方。而且,祖辈们由于更年期心理、年老怕死的心理等,这些不正常的心理和有其营造的家庭氛围必然影响着孩子人格的发展。有这样一个隔代抚养的案例,年已花甲的奶奶体弱多病,经常在孩子面前提到“死”字,当孩子问奶奶为什么会死时,奶奶告诉他因为奶奶体弱多病,孩子又问奶奶为什么会体弱多病,奶奶告诉他因为奶奶年轻实干的体力活太重太多。于是孩子形成这样的思维模式:人太劳累了就会老、就会体弱多病,接下来人就会死。于是这个非常体贴奶奶的孩子为了不让奶奶死,就什么活也不让奶奶干,奶奶只要一干活孩子就哭,而且孩子动不动就提到“死”字,搞的一家人认为孩子的精神上有问题。从这个案例我们看出,在老年人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孩子的心理容易老龄化,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老龄化,那些只有在老年人身上出现的心理,却早早地在孩子幼年的心灵上表现出来,严重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从小缺少家庭关爱的人长大后有哪些明显的心理特征?
自卑感:因为缺乏父母或关键人物的关爱,这些孩子可能会感到自卑和不安全,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情感封闭:这些孩子可能会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不会主动表达爱和感激之情,因为他们从小没有体验到这种情感。注意力不集中:由于缺乏关爱和安全感,这些孩子可能会变得敏感、易分心,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学习...
缺爱家庭的孩子会有什么特点呢?
1. 缺乏安全感:由于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获得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这类孩子可能会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产生不信任感,缺乏安全感。2. 情感问题: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理解,孩子可能会在情感上出现问题,例如自卑、焦虑、抑郁等。3. 人际关系问题: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这类孩子在与同龄人建立关系时可能会遇到困...
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具备哪些特点优点是什么
戒备心强,缺乏安全感,不易相信别人,习惯独来独往,不大会处理人际关系,有时不会表达,容易患得患失,会紧张拥有的,会渴望没有的。性格一般情况下,两个极端,要命个性特强,独立,不易受别人管束,或者叛逆。要么自卑,沉默寡言,忧郁,不善交流,喜欢独处安静。心思一般较为细腻,敏感,甚至多疑。
缺少父爱和母爱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1. 在一个缺乏父母关爱的家庭中,孩子可能会发展出内向甚至孤僻的性格。父母自身情感的冷漠可能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向孩子传递温暖。长期被忽视和无视,孩子可能会变得内向甚至孤僻,这种性格特点可能会延续到成年,影响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2. 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不合群的行为,经常独自行动。这...
缺爱的家庭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1.性格内向,甚至孤僻 缺爱的家庭父母自己都是冷冰冰的,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温暖自己的孩子,孩子经常被冷落和无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很内向甚至孤僻,甚至长大后因为性格无法很好的融入社会。2.不合群,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 缺爱的家庭由于不懂得如何给予孩子温暖和爱,让孩子始终都是缺乏温暖和爱的...
在一个缺少关爱的家庭里,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一、会跟亲人的关系疏远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孩子缺乏关爱,孩子在家庭里面肯定是没有感受到与亲人之间的爱,父母兄弟姐妹关系可能都不是很好,所以孩子长大了之后,会跟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非常疏远。因为孩子觉得在家里面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也觉得父母和兄弟姐妹之间不够爱自己,所以慢慢的就会走向疏远...
从小缺少家人关爱的人长大会变成什么样的?
从小缺少关爱的人,在没有爱的家庭下长大,是很自卑的,很没有自信的。1. 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能自己搞定的绝不求助,包括父母。因为从小到大没有人是自己的港湾,习惯了一个人面对一切。2. 谈恋爱的时候,如果没有选定一个人,花钱方面会不愿意欠对方的。其实心里一直有一杆秤方便自己随时抽离。3...
一个从小没有父母关爱的人会是什么体验?
一、对孩子认知能力的影响。没有爱的家庭,对孩子来说,是种冷暴力,缺爱的环境给容易使孩子认知能力有偏差。不知道如何区分是非、好坏,必然导致孩子的认知扭曲和不和谐,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二、对孩子心理上的影响 没有爱的家庭,会破坏孩子对父母真实的情感体验。父母自身的情感不愉快...
孩子从小都跟着爷爷奶奶,从小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性格缺陷有哪些呢?
从小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性格缺陷:首先,容易自卑。 有人说,缺乏爱的人,会从心底流露出一种自卑感。 在他们看来,别人总是比自己更快乐、更有价值,他们总能站在最耀眼的地方,而他们总是自卑,配不上最好的东西。 这种长期的误解导致自卑感越来越强,最终形成自卑感。内心脆弱,无法勇敢面对竞争,...
缺爱的家庭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意大利医学女博士蒙台梭利说“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拥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向来他们的原生家庭里都有一个性格暴戾、极端、专制、刻薄的父母。爱是一种能力,并非所有人都具备,即便不存在暴力倾向,也容易叛逆、自我、激怒和情绪不稳定。因为缺少关爱的成长过程,会让这个人潜意识认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