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06: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5 23:26
由天津美术学院、天津画院、天津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白家山水艺脉相承白庚延、白鹏国画传承作品展于4月13日在北京华夏珍宝博物馆盛大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白氏父子的国画精品百余幅,以享誉画坛的白氏山水画为主,系统呈现了白氏山水的发展脉络和艺术风格。开幕式上,到场嘉宾对白氏山水的画坛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白庚延、白鹏两位画家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此次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张之铸,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天津画院院长、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贾广健,天津画院党组书记张桂元,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张福有,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刘尚勇,北京宏正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传文,中国拍卖业协会天津拍协、广东拍协艺术委员会顾问、荣宝斋(天津)顾问何纯,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何延喆,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创作院长喻建十,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创作院副院长刘文生,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路洪明,天津美术学院教师徐展,天津美协副主席、何家英研究所副所长陈志,著名画家陈晨,北京艺海明珠书画院院长郭坤,北京华夏珍宝博物馆董事长孙嵩林,北京华夏珍宝博物馆总裁李宗广,北京华夏珍宝博物馆总经理万东勇等画家、美术评论家及收藏爱好者百余人出席画展开幕式。
白庚延是当代美术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作为画家,他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开创出独具一格的白氏山水画风画技,享誉中外画坛。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宝库。作为教授,他构建出一套完整的中国画教学体系,培养出何家英、贾广健、白云乡、旷小津等画坛名家,为当代中国画的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白庚延先生胸怀山水画要为民族造像的宏伟志向,一生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和探索。他笔下的黄河最富个性与创造性或急流奔湍,或激浪拍空,或潮平如镜,或平波浩渺,寄托着他对华夏母亲河的深厚感情。这些特点从本次展出的《黄河万里触山动》、《遥遥万里晖》、《黄河水黄土地》等作品中均有体现。他笔下的大山,壁立千仞,浑融沉厚,气势宏大。他以水墨块面和虚实处理为主,引入光的因素,赋予画面蓬勃的生命活力和无限的诗意,本次展出的《黄河畔》、《涧中》等作品可谓典型。观者从他的山水画中可以明确地读出气象昂扬的当代中国精神。
白鹏,白庚延之子。自幼随父习画,继承白氏山水画理。稍长,考入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接受学院式教育。2007年,白庚延大师不幸离世,白鹏扛起了白氏山水发展的大旗。他重新对白石山水的画理、画技进行了梳理,并融入了个人笔墨语言。画作中既有家学风范,又饱含着强烈的个人艺术风格。
据悉,本次展览展期为一周。其中25幅白庚延大师的作品系首次对外展出,难得一见。是广大收藏爱好者不容错过的艺术盛宴。
附:
白庚延简历
白庚延(1940-2007),祖籍河北景县,1940年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196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同年从王颂馀先生修山水、书法、画论。1973年至1985年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负责人,对教学体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生前曾任天津美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导师组负责人、天津高职评委、全国美展评委、英格兰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顾问委员会荣誉委员、美国传记研究院研究协会顾问委员会荣誉委员。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国际展览。1991年《黄河水黄土地》获全国一等奖。2004年他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由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授予永久名誉会长,并颁发金质聘书。2005年受邀在联合国总部举个人画展,被联合国相关组织授予世界艺术成就金奖。
白庚延开创的白氏山水画风,是别具风格和时代风貌的艺坛经典,对前人有大幅度突破,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宝库,闻名中外。他以热烈、奔放、拙朴、苍劲的风格内涵,创作出一件件情调古雅凝重的杰作,表现出他对中华民族终生不渝的爱。
白鹏简历
白鹏,国画大师白庚延之子。白氏山水传承人。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创作部主任、天津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天津美术家协会人物画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代表作《僧归红叶林间寺》被中南海等重要机构收藏。
展览荣誉:
《红楼梦》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行者武松》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运动无极限》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并获提名奖
《极限无限》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二十四孝》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生命在于运动》入选第六届全国体育美展
《全民全运》获第七届全国体育美展优秀奖
《童年记忆》入选第九届全国体育美展
《孔子问道老子图》获文化部和平杯国际书画大展金奖
《水浒一一鲁智深》获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
白庚延作品欣赏:
《黄河水黄土地》
《长河旭日》
《涧中》
白鹏作品欣赏:
《中流砥柱》
《山静云初吐》
《过秋红叶赋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