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15: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7 02:52
主要是庠、序主要是庠、序
在古代,为什么人们常用“庠序”来指代学校?因为从商周开始就有这样的说法。商朝时期学校就叫做“庠”,周朝的学校叫做“序”,庠序其实指代的是古代的教育机构。在一些已知的文献中,《孟子》中就曾经写到要重视教育,孟子列出的学校一共有四个:庠、序、学、校,“庠”是指教养,“学”是指教导,...
中国古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是什么中国古代的教育机构和最高学府是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古代(像夏商周至明清)有没有叫“中国”的说法?“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
夏商周时期,北方有一个游牧民族叫:獯鬻,请问一下,獯鬻是什么意思?在上古音中,獯鬻接近“ hiun lug”的音,很有可能就是“匈人”(Hun no)《孟子•梁惠王下》:“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勾践事吴。” ▶赵岐注:“獯鬻,北狄彊者,今匈奴也。夏商时称北方游牧部落为獯鬻,周时称猃狁,秦汉称匈奴。又据说獯鬻就是在夏亡之后由流亡至北方的...
比较春秋与夏商周教育,夏?“学校”是一所乡学,《史记儒林传》中公孙弘与太常臧、博士平进行三代讨论时表示:“乡有教,夏玉学校。”宋朱熹灌《孟子》,指出“学校”是乡学。夏代学校教育的目的、内容都与夏政权的性质有直接关系。贵族为了巩固和扩大奴隶制统治,必须镇压部落奴隶的反抗,同时征伐其他部落。因此,军队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夏朝...
先秦时期的学校与教育夏商周三代的入学年龄,典籍记载颇有出入。入小学有八、九、十三岁之说,入大学有十五、十八、二十岁之说,大体就是儿童时期读小学,成年以后读大学。小学大学教育思想与学习内容也各不相同。《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
夏商周时期的音乐机构有哪些?在现存音乐文字资料中,有关音乐教育最早的记载,是五帝时期的成均之学。成均之学是以音乐教育为其主要教学内容,所以说成均之学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源头。到了夏商时期,我国比较重视礼乐教化作用,除了保留成均外,又有所谓殷尚声之说,并新设瞽宗这样的音乐教育机构。不过,当时礼乐内容偏重于祭祀、宗教...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主要学派有哪 ...今天此书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很多西方的军事学校都把它列为教材。战国时期,孙武的后代孙膑继承发扬了他的军事思想,写成了《孙膑兵法》。他们当时被称为兵家。名家 该派萌芽于春秋末期,郑国大夫邓析为先驱。作为一个学派,名家并没有共同的主张,仅限于研究对象的相同,而各说差异很大。主要有“合同异”和“离坚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