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的行文构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13:4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8 10:28
如何写好七绝?我们默认大家对七绝的平仄格式是没有问题,所以这里主要讨论七绝的行文手法和意境抒发,不讲平仄格式。七绝的平仄格式在前面有一篇文章讲过,大家有兴趣可以翻看。
意境为先
我们以诗做例子来说明。
看李白的七绝送别诗《赠汪伦》:
我要走了,汪伦唱着歌来了。这水这么深,没你汪大爷感情深。浅显直白吧?汪伦这个人是李白的粉丝,李白到他那里,好吃好喝招待着。李白虽然也当他朋友,但是和杜甫、孟浩然、王昌龄的关系还是是有区别的。吃好喝好,还拿了,要走了。汪伦还是舍不得,李白觉得实在不好意思了,写首诗应付下。
然后我们再来看另外一首送别七绝。还是用李白的啊,同一个人的好对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的意境又完全不一样了。和老朋友在黄鹤楼告别,烟花三月里孟夫子要去明媚的扬州了。水面上孤单一页帆终于消失在蓝天尽头,只看到长江之水滚滚东去。意味无穷啊,这说明李白一直站在黄鹤楼上,目送孟浩然。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孟浩然大李白十二岁,一生不仕,田园诗领袖,是李白最钦佩的人。望仕而羡散,是中国文人逃不开的性格底色。李白的《赠孟浩然》,开口就是“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孟浩然是李白的偶像,李白是杜甫的偶像,而汪伦先生就……所以,同样的送别诗,完全不一样的味道。
意在笔先,意在诗先。
我们读古诗,不能只看句子,要了解一些背后的东西,找到同感,也就是感觉到他写诗时候的心境。我们写七绝,要想真正写好,不单平仄格律、押韵、文采,最重要的还是意境拿捏。
七绝构思
七绝四七二十八个字,自然不能像古风、律诗、排律那样娓娓道来。但是写文的章法总归一样,只不过把律诗的联变成句。律诗四联,绝句四句。同样的起承转合,不同的构思。
因为七绝不能像律诗一样排兵布阵,那么在前两句起承之后,第三四句就非常重要了。一首好的绝句,绝对是靠后两句出彩。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前两句绝句和律诗的不同。
大家看两诗首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比较下,区别在哪?“渭城朝雨浥轻尘”,地点,时间,下雨,湿润,轻轻的飞尘。一句话囊括了这么多要表达的东西,甚至灌入了意象,让人有了自己的感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地点,水面,云脚低。两句才写这么点东西。这就是绝句起句的不同,虽然也是平起,但是起点要高于七律。为什么?字数不够啊。
第二句,承。 “客舍青青柳色新” ,相当于七律的颔联。然后第三句开始转,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意,七绝的转合,也就是三四句不像七律的尾联,合得那么明显。这就是构思的区别。
七绝的三四句必须出新,必须要构思出另外一种奇特的意思。三四句重心有可能在三,也有可能在四,不一定要像七律一样合回首联。写绝句一定要爆发一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你再喝一杯,为什么呢?因为你要去的地方,没有我的陪伴。这种写法,其实用词普通,但是构思别致,名句成矣。
前段时间写过一篇关于高适诗的文章,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句的爆炸点就在第四句。
前面两句也就是写景,重心都在三四句。第三句一般不会平写,肯定要制造波折。如何制造波折?首先是平仄上不能出错,要抑扬顿挫,然后就是使用否定,假设,限定,疑问这几种方法。我们看例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假设,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也是假设。假设能制造出一种与现实不同的情景,形成感情上的跌宕。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是否定。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还是否定。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也是否定,不过放在第四句上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疑问。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里的“唯见”,限定。基本上好的七绝,都会在第三或第四句制造波澜,这诗才有意思。这是七绝的构思方法。
七绝行文
再大致讲一下七绝的行文方法。还是举例子说明,大家一看就懂。
第一种,顺叙法。 这就多了,刚刚我们讲的起承转合的,基本上都是。找个最明显的例子。
就是顺流直下,起承转合。
第二种,大小法。 这个也多。先写大的景色事情,再在三四句写小景,小物件,小事情。来看李白的《望天门山》。
前面写大景色,后两句呢,详细写景,还有船来了。
第三种,四扇屏。 这种行文相对较少。就是东一句,西一句,南一句,北一句。最有名的就是这首《绝句》了。
一句一个景色,四个景色几乎没有什么关联。没有起承转合,没有大中写小,就是用力均匀的四幅画。这样写,其实很不好。就好像一个人站那儿,东张西望,实际上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意思。这种写法写出来的也可以归入古绝,不算在律诗里面。但是为什么这首诗这么出名呢?
首先这是杜甫写的。然后呢,这诗写景确实漂亮,每一句都是单独的一副画儿。最重要的一点是乾隆皇帝特别喜欢。这位爷的审美观大家心里有底吧,但是没办法,他喜欢,天下人就都得喜欢了,一直传下来,就这样了。实际上,后来用这种写法写的诗基本上都不能看。
大概就这几种七绝的几种写法和具体制造精彩构思的方法。还补充一点知识:我们把七律中二联拿掉,剩下的首联尾联经常就是一首意思完整的七绝,格律也是合的,大家可以自己去试验一下。
但是 绝句不是律诗拿句,拿字之后的产物。 绝句早就有了,只是在平仄格律出来之前,是遵守四声韵。这个时期的绝句称为“古绝”,一般划入古风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