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尽,对"我"第一人称的称呼都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14:4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7 06:42
"我”是人称代词中的第一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包括、第二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
一、第一人称代词
先秦时期的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朕”“台(yí)”“昂”。“我”“余”“朕”三个是殷商时期就有的,“吾”“予”“台”“昂”是西周以后才出现的。其中“予”只是“余”的不同写法,《尚书》《诗经》《论语》《孟子》等文献用“予”,西周金文、战国时期的多数文献如《左传》《国语》《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一般都用“余”,汉代以后“予”字基本上就不用了。“台”可能是“余”的变体,只见于《尚书》,“吾”和“昂”都是来自周人的母语,“吾”在春秋时期进入了当时的汉民族共同语——雅言,而“昂”只见于《尚书》和《诗经》,而且用例很少,没有真正进入雅言。“我”“余(予)”“朕”“吾”这几个代词之间有表义上的差异。“余(予)”是谦卑的说法,汉武帝时犍为文学(姓名不详)注《尔雅》曰:“余,谦卑之身也。”所以《尚书》中有“予小子”“予冲子”的说法,没有“我小子”“朕小子”的说法。周公自称“余小子旦”,不说“我小子旦”。
“朕”是尊崇或倨傲的说法,所以一般是君王用以自称,或是提到自己的祖先时用。由于这个缘故,秦始皇二十六年钦定这个词为皇帝专用,后来各朝代的皇帝都因袭之。
“我”则是既无谦卑也无尊崇、倨傲义的通称说法,所以在“吾”字流行之前,第一人称复数一般都用“我”。
“吾”和“我”并行之后,在表义上也开始有所分工,“吾”有亲近的意思,和现代汉语北京话里的“咱”“咱们”类似。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包括式一般都用“吾”。
第一人称代词发展到魏晋时期,又出现了“身”和“侬”。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7 06:45
我综合一下
标下,卑职,鄙人,孤.平身,朕,我”“吾”“余”“予”“朕”“台(yí)”“昂”。“我”“余,身”和“侬,奴婢、妾身、老身,哀家
在下
老朽
余
予
自
自身
己
某
个人
本身
老身
妾身
奴婢
奴才
属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7 06:39
余
予
自
自身
己
某
个人
本身
老身
妾身
奴婢
奴才
属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7 06:39
我只知道奴婢、妾身、老身。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7 06:39
洒家 贫僧 贫道 老衲 贫尼 咱家 我 吾 小生 哀家 在下 臣 老朽 民女 孤 朕 寡人
奴家 小人 草民 余 奴婢 奴才 属下 臣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