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4 10: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4 20:14
在中国,少数民族在掌握本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汉语,是促进民族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这种学习的需求和可行性由中国的民族分布特性、民族关系以及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需求所决定,是历史演进的必然趋势。
自秦汉以来,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现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约6700万,占总人口的6.7%。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汉族与少数民族广泛交融。汉语作为各民族的第二语言和交流工具,自古以来就起着关键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空前,学习彼此语言成为新风尚。少数民族认识到,为了在以汉族为主的多元民族国家中繁荣发展,学习汉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汉字承载着共同的历史文化和经验,汉语是全国通用的交际工具。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果,各级学校根据民族特点设置课程,培养师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如:针对不同民族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母语特点,如阿尔泰语系和藏缅语族的语言特性;妥善处理民族语文与汉语文教学的关系,尊重并利用少数民族语文教学的优势;重视培养熟悉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文教师,以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持续总结经验、加强理论研究,探索适合各民族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包括利用现代科学成果进行教学改革。
汉语教学(Chinese teaching)应当包括汉语作为母语的教学,国内各少数民族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见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以及汉语作为外国语的教学(见对外汉语教学)。这里只讲汉语作为母语的教学,并且遵从一向的习惯称之为“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