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7 05: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1 05:13
储蓄—投资恒等式是什么:
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
是现在在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加上政府部门的活动,就构成了三部门经济。政府支出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政府用于购买物品和服务的支出)和转移支付(政府给予居民的转移支付)。
用G表示政府购买,用T表示政府税收。把政府考虑进来,从支出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居民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支出的总和,即GDP=Y=C+I+G;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仍是所有要素所得的收入之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国民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要有一部分用来交纳税金。但是,居民企业一方面交纳税金,另一方面又获得政府给予的转移支付,政府的净收入就要去掉这部分支出。用TO表示政府的全部税收收入,用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T表示政府净收入,那么T=TO-TR。所以,从收入方面来看,国民收入则为Y=C+S+T。
从前面分析,总产出等于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收入。因此有:
GDP=C+I+G=C+S+T=Y
得:I=S+(T-G)
上式的(T-G)可以看作是政府部门的储蓄,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S为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之和,可以通称为私人储蓄。这样,S+(T-G)可以表示整个社会的总储蓄。因此公式I=S+(T-G),也就表示了整个社会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整个社会的投资的恒等关系。
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
是在两部门经济中,假设一个社会只有消费者(居民)和企业两个部门,没有政府部门和进出口部门,所以就没有企业间接税等税收项目,也没有政府购买和进出口贸易。为了分析简便起见,先不考虑折旧。
因此,在这样的经济体系中,从支出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支出,即消费支出的总和,所以有GDP=Y=C+I;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总收入,总收入的一部分用来消费,剩余的一部分用来进行储蓄,用字母S表示,这样国民收入就为Y=C+S,即GDP=Y=C+S。由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从这两种角度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相等,故有:
GDP=C+I=Y=C+S
进而有:
G+I=C+S
公式两边同时消去C就得到I=S,即得到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其含义是:消费者未用于购买消费品的那部分收入(即储蓄S)等于未归于消费者手中的产品的价值(即投资)。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定义得出。根据定义,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上投资,即Y=C+I,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总收入又等于消费加上储蓄。而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得出恒等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G+I)的恒等关系。
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
就是在三部门经济中引入一个国外部门(境外部门),国外部门的经济活动分为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这里只考虑对外贸易。此时,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即GDP=C+I+G+(X-M)。假定总收入不变,这样,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为:
C+I+G+(X-M)=C+S+T
公式两边同时消去C,就得到:I+G+(X-M)=S+T
可以简化为:
I=S+(T-G)+(X-M)
上式中,(M-X)可以代表外国在本国的储蓄,因为从本国来看,进口代表其他国家向零国出口的产品,飘而这些国家获得收入,收入流入国外。出口代表其他国家从本国购买商品和劳务,从而这些国家要支出,收入流入本国。该储蓄可以为正值,也可以为负值。这样I=S+(T-G)+(M-X)的等式就代表了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
储蓄是什么:
储蓄是收入减去消费的余额。收入是决定储蓄最主要的因素,收入变化决定着储蓄变化。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 ,消费增加会越来越少, 而储蓄增加则会越来越多 。 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