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杂交小麦进展如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7 05:0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9 09:36
夏收季节,在天津市武清区采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主办的杂交小麦示范观摩与产业化研讨会,看到大片的杂交小麦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新闻配图
从1992年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现象和材料,历时20余年坚持自主创新,创制出了一批强优势杂交小麦新组合,在国际上创立了“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赵昌平说,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其整体研发水平和应用速度领跑国际杂交小麦领域。近年来,陆续审定了京麦6号、京麦7号、京麦8号、京麦9号、京麦11、京麦179、京麦21等一批丰产稳产性好、抗旱节水能力突出的节水高效杂交小麦品种。
新闻配图
实践证实,杂交小麦在丰产、节水、抗旱、耐瘠薄等方面综合优势明显,与常规小麦相比,可增产20%以上,节水30%—50%,用种量减少30%以上,有望加速推动我国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的升级换代。
小麦育种我国杂交小麦技术
我国杂交小麦育种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尤其是创新的二系法杂交小麦应用技术体系,国际领先。采用二系法培育的杂交小麦品种表现出抗逆性强、水肥利用效率高、增产效果显著,最高可达15%至20%,并且能减少每亩播种量,显著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
北京杂交小麦如何引领中巴农业合作?
中种杂交小麦种业有限公司科研部经理张胜全告诉记者,中国的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表现出了突出的增产效果,而且,他们还依据巴基斯坦的耕作制度、生产方式,围绕抗旱节水需求探索了适宜巴基斯坦应用的杂交小麦配套种植技术。“经过这些年的科技合作,巴基斯坦农业科技界对我们中国杂交小麦技术和产品高度认同,并将杂交小麦...
杂交小麦已不再是传说了吗?
杂交小麦种子供不应求,2018销售了5万斤的‘京麦9号’种子,看今年的长势表现我预计销售40万—50万斤不会有问题,现在就是担心种子量不够。‘京麦9号’表现出的抗旱、抗寒、抗倒等综合抗性太突出了,田间长势好、皮实、产量还很高,农民都交口称赞。”8日,在天津武清崔黄口镇周家务村的杂交小麦示...
中国杂交小麦制种纯度达到多少了?
近日媒体消息报道:突破世界性难题 中国杂交小麦制种纯度达到99.9%“利用我们的成套技术,可使杂交小麦制种纯度达到99.9%以上。”今年6月通过验收的一项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宣告我国在杂交小麦优异亲本创育、强优势组合配制和规模化高效制种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领域获重大突破。该项目主持人、河南科技学...
双收6号小麦种审定情况
双收6号小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北方作物改良试验站精心培育的杂交小麦品种,作为首个获得国家核准的杂交小麦种,其核心优势显著。2005年,经过长时间的试验和推广,它成功通过国家审定,荣获了“农业部中华杂交小麦品种审定证书”,荣列首批审定小麦杂交种之列。与传统小麦相比,双收6号展现出诸多优势:首先,...
杂交小麦制种实现了大面积应用吗
据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昌平介绍,“二系杂交小麦”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他说,在中国现有4亿亩麦田中,如果一半种植“二系杂交小麦”,每年仅制种业一项即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5亿元,按平均亩产量提高50公斤计算,全国一年可增产小麦100亿公斤,相当于多养活3000万至5000万人口。赵昌平说,杂交...
中国现代农业技术走出去效果如何?
农以种为先。“杂交小麦是提高单产的首要途径。”陈兆波说,中化旗下的中国种子集团公司联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开展科企合作,点面结合、全面布局,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示范推广杂交小麦,打造中国现代农业技术“走出去”的名片。2013年,巴基斯坦政府专门致函我国科技部,希望加强两国农业合作...
杂交小麦的特性是什么?
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率先开展了温敏两系杂交小麦的研究和推广。云南省境内多山,小麦产区海拔高度多样,有利于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生产。21世纪初,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育成两系杂交小麦云杂6号。它偏春性,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产量水平6000~8250kg/hm2,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生育期150~179d,适于...
中国杂交小麦可增产多少
从1992年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现象和材料,历时20余年坚持自主创新,创制出了一批增产20%以上的强优势杂交小麦新组合,在国际上率先创立了“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很好解决了困扰国际小麦界长达60多年的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新闻配图 赵昌平说,中国...
中国是如何让小麦在巴基斯坦增产增量?
中方派遣专业技术人员等赴巴基斯坦,手把手教、点对点学,带着企业干、种给农民看。据不完全统计,中方累计派遣人数达到近150人次,累计走访城市超过20个,累计行驶里程超过10000公里。经过前期120余份杂交组合、230多个种植点的试验示范, 中国二系杂交小麦表现突出,较巴基斯坦当地品种平均增产24.4%。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