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5:4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2:39
概括的:一、欣赏散文,要真切地体会作者所创设的情景(感情气氛)。能体会作者所创设的情景,能领悟到作者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进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3:57
概括的:一、欣赏散文,要真切地体会作者所创设的情景(感情气氛)。能体会作者所创设的情景,能领悟到作者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进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二、欣赏散文,要领会散文独特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在的韵味。
三、欣赏散文,还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深入地理解,反复地体会,才能对散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全面的:散文的『四步阅读欣赏法』
如果将诗歌比作“抒情女神”的话,那么散文便是“抒情王子”了。散文以其灵活的笔法,浓烈的情味和优美的语言征服了许多读者的心。我以为,散文是最大众化的抒情佳品,其中以写景散文为最。面对一篇情郁意远的散文该如何欣赏呢?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写景散文的“四步阅读法”——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Sm6gaFCa-F0nFR1BSXBXw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5:31
散文的欣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基于散文的特点,欣赏散文要注意把我一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也就是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成文的缘由和目的,文眼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思、及至一景一物。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抓住了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命意,而且也是对作者布局谋篇的欣赏。线索通常有:(1)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4)以空间顺序为线索(5)以人物活动为线索(6)以事理为线索 3、要了解散文的联想方式。最常见的有:串联式、辐射式、假托式、屏风式。 4、要品味散文的语言。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7:23
(一):注重对形象画面或情景画面描写的考查。散文是以写情感为最终归宿,但情感往往是附着在某些客观事物或者对象上,或者是融情于景,或者是借景抒情,抑或是托物言志。当作者将美好的东西定格在某些画面上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具有很强的捕捉事物形象的能力,善于引导、剖析,最终加以识别。首先要在阅读散文的时候,要感知散文的形象,这也是高考命题的一个考点,即注重对形象画面或者情景画面描写的考查。例如选修文本张承志的《汉家寨》,文章写了大西北特有的景致。远景有“雄伟天山”,“三百里空山绝谷”,“吐鲁番盆地最底处的艾丁湖”,“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滩一望无尽”等;近景有“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是淡红色的焦土”,“无植被的枯山像铁碴堆一样”,“汉家寨只是几间破泥屋”,“只露出泥屋的屋顶窗洞”等;还有幻景,“风蚀的痕迹像刀割一样清晰,狞恶的尖石棱一浪浪堆起”,“血一样的碎石”,“地平线上铁色熔成银色”,“向我倾泻般延伸着,是汉家寨那三岔戈壁的万顷铁石”。向读者展现了一副广袤苍凉的画面,这样景物尽显荒凉、沉寂,没有生气,人迹罕至,为作者抒情表意起了铺垫作用。 例如08年四川卷阅读张秀亚《我爱水》,第15题从形象画面角度设计题目:“文中描述了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通读全文,我们能够很容易的概括出“①冬雪皎白,薄冰试步;②春天温柔,生机盎然:③夏天明媚,夕阳辉煌;④秋意渐深,秋荷摇曳”。 08年重庆卷阅读迟子建《时间怎样地行走》,第15题:“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答案为“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即以人生过程为线,贯穿对时间的不同感悟)”则很有层次画面感。 (二)、注重对情感或主旨的考查。 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客观的万事万物融入作者笔端,总是浸染着作者的主观感*彩,即使是草木虫鱼,也是倾注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无论是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还是议论散文,都是作者情感的真实体现。 例如选修文本余秋雨的《都江堰》,作者对都江堰的情感的变化着实明显,主要变现在游览都江堰前后。游览前作者没有体会都江堰的价值,参观后作者对其高度赞美并深为陶醉。“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览价值。”但游览之后,作者不仅对其“景”情有独钟,甚至还认为“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而且对其”神“无比崇敬,”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这种欲扬后抑的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既深刻地表现了都江堰难以抗拒的无穷魅力,又使文章波澜起伏,可读性强。 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情感倾向,领会文章的主旨,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其中特别注重对情感或者主旨的考查,这也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必考考点。 例如08年辽宁卷从维熙《雨韵》第17题设计为:“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答案为“第一问:①雨韵是人生四季的旋律②雨韵是增强生命记忆的媒介③雨韵是大自然美丽的乐意。第二问:①先议论,谈四季之雨与人生四季②再叙事,讲老人与小男孩在雨中的故事③最后抒情,表达作者对雨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例如08年江苏卷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汪曾祺《侯银匠》第13题:“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通读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侯银匠对女儿的情感为:①甜:因为女儿终于长大*了;嫁了个好人家(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可以为自己女儿打首饰了。苦:女儿出嫁后自己会很孤独;女儿出嫁也只能给这点首饰。②深沉的思念,难言的孤独,自我安慰。 (三)、注重对行文思路或结构方法的考查。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等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会乱走路的。”对文章思路或者结构方法的考查,也是高考散文阅读的考点,应该加以重视。 例如选修文本茅盾的《森林中的绅士》在文章结构方面独具匠心。这是一篇构思讲究、布局巧妙、过渡自然的精美散文。结构上层层推进,跌宕起伏。文章开篇巧妙引人入胜,一种“野兽”为什么会被誉为“绅士”?其“得天独厚”之处表现在哪里?这些疑问都是仅仅地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吸引人继续阅读下文。第二段紧承上文,简要介绍。第三段却笔锋一转,以“但豪猪的‘绅士风度’之可贵,尚不在那一身的钢针似的刺毛”为过渡,进而多角度介绍了豪猪“绅士风度”的主要特点。正当读者对豪猪刺毛的种种独妙用兴趣盎然之际,文章却以“然而具有这样头等的自卫武器的它,却有老大的缺点”为契机,转而对豪猪先天缺陷的叙述,让读者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从文章结构来看,最后两段虽然篇幅较短,但分量很重,形成了力抵千钧的“豹尾”之势。 例如08年湖北卷季羡林的《雾》,第19题就考查:“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通读全文,我们就可以知道行文思路:①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②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进而“欣赏”后来“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③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④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 (四)、注重对关键字句的把握和分析阅读优美的散文,常会感到如饮陈酿,余香满口,回味无穷。产生这种美感的原因,一是思想情趣的美,二是语言文字的美。散文篇幅短小,语言美表现在:精炼与传神,具有造型美;自然与深沉,具有含蓄美;畅达与和谐,具有节奏美…… 对字句的分析,一般来说,所问的语句不外乎这三种:对文章的结构起作用的句子、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运用了一定修辞手法的句子。 第一种:如08年北京卷钟敬文的《碧云寺的秋色》第18题:“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属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此句在句末,这段话中被提及到的颜色的词语在下段继续提及到,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可知: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 第二种:如08年江苏卷现代文阅读选做题(甲)论述类文本阅读《纯朴的嗜血者》第19题:“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此句在句末。应该有收束全文,揭示中心的作用,由此可知:这句话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反对滥用暴力;李逵这类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破坏性太大,“活在书中”可以对人们起警醒作用。 第三种:在回答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时,一般要遵循这样的步骤:首先明确用了什么方法,然后说用这种手法表达起到了什么效果,最后再联系具体语句谈表达了什么内容,公式为:方法+效果+内容。 如08年安徽卷史铁生《我与地坛》节选部分第16题: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很明显题目要求我们从语言表达角度加以分析,按照方法,由此可知:运用拟人手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运用对比的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深刻;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 从上面几道题的解答中,我们不难发现,理解语句时,有时也要找出句中的关键词的意义。这些关键词先将其文本即词典义把握清楚,然后再去联系真各个句子或者全文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