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5:2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04:30
香饽饽的具体含义是指豫东地区的一种叫做灯果的植物果实,因成熟后富含营养,滋味鲜美,外形漂亮,被当地老百姓称为香饽饽。
饽饽本是北方地区的一种糕点、馒头或用杂粮面制成的食物。而金灯果外表被一层薄薄的枯叶包住,枯叶缝隙里可以看见金黄的果实,且闻上去香气扑鼻,故老百姓都称之为“香饽饽”。
后来,香饽饽便被引申为非常热门、很受欢迎、非常抢手的人或事物的意思。例:这职业是个香饽饽,人们蜂拥而至。
扩展资料:
香饽饽的来源:
满族早期主要以渔猎经济为主,但农业经济所占的比重是 逐渐上升的,满族早期种植的粮食以杂粮为主,包括小米、黄米、高粱米、玉米、稷等。这些粮食可以磨成面做成各种面食。
满族 人把用面粉做成的馒头、包子、饺子等面食统称为饽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饽脖有:豆面饽饽(又称撒糕)、苏子叶饽饽、搓条饽饽、黏米饽饽、萨其玛(又称油炸条甜饽饽)、哎吉格饽饽、菠萝叶饽饽、酸饽饽、牛舌脖饽等等。
可以看出满族人做的饽饽种类繁多,这些面食的加工,满足 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同时也体现了满族饮食文化的特色。满族传统的许多习俗也与饽饽有关。
满族祭祀时要用各种饽饽,在《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中,对 祭祀时所用祭品有明确规定:每岁春秋二季立杆大祭,以打糕、搓条脖饽供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饽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04:31
现在要说“饽饽”这词儿,未准有人知道说的是什么,但老北京人懂。这么和您说吧,主要的面食品,象什么饺子、糕点什么都能叫饽饽。蒙、满族都这么叫。当年去老舍夫人胡絜青先生家,她曾说过,把糕点不叫点心,而叫饽饽。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砷下了朝到一大臣家密谋事情,进门便说:“去热两件饽饽”,意思就是准备点点心。 要说起来“饽饽”这词儿,是从元代开始的。当年元世祖忽必烈改金中都为元大都,大批蒙古族人入京。大都的市面儿上便开始出现了以蒙古饽饽为主点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民族食品。到了清代,蒙古饽饽之外,又出现了满洲饽饽。老北京的旗人不仅把糕点称作“饽饽”,把水饺称为“煮饽饽”,还把烤烙的面墩叫“硬面饽饽”、“墩饽饽”。北京城的汉民们把蒙、满饽饽又叫“鞑子饽饽”。传说过去的京城老字号饽饽铺必须在门外悬挂用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的牌匾,以示其正规。 把糕点叫饽饽,按照老人们的说法是,在清代给死刑犯施刑时也按罪过分为数等,有赐自缢、斩立决、剐刑等处决方法。其中剐刑也叫凌迟,最为残酷。刽子手要对犯人千刀万剐,直至气绝身亡,犯人死前痛苦万分。有些犯人亲属怕自家亲人受不了这种酷刑,就用重金贿赂行刑者,让他们在对犯人行刑时,先一刀结果了犯人的性命,使其免受一刀一刀零刺的碎身之苦,而人的致命之处莫过于心脏。于是刽子手就把这扎向犯人心脏的头一刀叫作“点心”。因此,百姓们都忌讳“点心”这两(音:LIA读三声)字,买点心说买饽饽,就连满街的糕点铺门前店内也没有写着“点心”二字的幌子招牌,都一律称作饽饽铺。老北京的各式糕点,在用油上就有所区分,满洲饽饽铺擅使奶油,汉族糕点铺则多用大油,清真糕点铺喜用香油,这样做出的特色糕点自然风味不同。老北京旗人每逢婚丧喜寿诸事,都到满洲饽饽铺买糕点。铺里常年备有“无馅以面和糖为之”的印面饽饽、“送寿礼用之”的寿意饽饽、叠落如“宝塔”的层台饽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