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5: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05:57
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魏国任用李悝、吴起等,率先推行军政改革,将魏国打造的强盛无比,一时之间,攻秦、伐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副天下霸主的模样。
起家就握着一副好牌,本该越来越强大才是,可为什么后来却一代不如一代,乃至于沦落成一个动不动就割地求和的弱国呢?
其实究其根本原因,就跟他们犯得这个根本性的错误有关了。
一:魏文侯犯下错误
这个错误的始作俑者,就是后世号称英明无比的魏文侯魏斯。
到底什么错误呢?
三家分晋之后,三晋之所以厉害,并不是因为某一家强大,而是他们都懂得,乱世之中,要想不被人欺凌,必须保持三晋联盟。
对这一点,魏国第一代当家人魏文侯魏斯起初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三晋刚刚分开的时候,韩、赵两国都曾先后找过魏文侯,要求合作,吞并对方。
但对这种不明智的要求,魏文侯很明确的拒绝了,他的理由是:赵、韩、魏三国紧紧相连,如果发生内斗,结果只会被齐、秦、楚等国封闭在晋这个小圈子里,只有联合,三晋联合 ,才能无往不胜,找到扩张、强大的出路。
魏文侯的想法、建议也得到韩赵两国的支持,所以,那时候的三晋,仿佛铁板一块,无*秦、伐楚几乎无役不同,而且都无往不利。
但这种情况没持续多久,也就大约三十多年。
三晋当中,魏文侯率先实现变法,强大之后向西寻找出路,占领秦国河西,国力大为增强,此时,已经将韩、赵两国远远落在身后。
强大之后,魏文侯便俨然以三晋老大自居,渐渐不把韩、赵两国放在眼里。
事实证明,人一旦膨胀起来就会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从而犯了盲目自大的毛病,不能正确判断局势,导致昏招迭出了。
魏文侯也不例外,就在这时候犯了这个根本性的错误?
在燕、赵之间,有一个白狄建立起来的国家,叫中山国。
中山国虽小,战力却十分彪悍,一直是赵国的心腹大患,赵国第一代君王赵烈侯时期,中山国对赵国攻势很猛,赵国支持不住,遂向三晋老大魏国求援。
对赵国的求援,魏国是答应了的,于是就在公元前408年,完全占领河西不久,便派乐羊子为将,越过赵境,攻击中山,三年,始灭其国。
中山灭了之后魏国会怎么办?
中山国距魏国甚远,但对赵国来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如今既然三晋一家,你打下来后,理应交给赵国才是,至不济,要人家割让一块毗邻魏境的赵地交换也行。
可魏文侯呢?
也不知怎么想的,封世子魏击为中山君,堂而皇之的占领中山。
结果呢,赵国就这样被魏国南北两个方向包围,除此之外,魏国为了牢牢控制中山,还把当时乐羊子去中山,途经赵国的邺(河北漳县)等要地强行占领。
这样下来,魏国对赵国的威胁,比当年的中山国还大,赵国人能满意吗?
也就在魏讨伐中山国的同时,宋国在楚国的支持下进攻韩国,韩国力不能支,也向魏国求援,魏国也答应了,虽然事后击退宋兵,但同样把进军路过的韩国河内地据为己有,势力一直扩张到黄河以南。
魏国如此贪得无厌,三晋的关系出现裂痕,再也不像以前那么牢靠了。
二:魏武侯“发扬光大”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继位,尤其是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后,魏对秦已取得压制性的优势。
于是呢,魏武侯便放弃继续向西打击秦国的策略,将重点放在中原地区。
魏文侯时期,魏国与东方强国齐国原本是不怎么对付的,可到魏武侯时期,局势便发生了变化,什么变化?
齐国田和主动与魏国交好,要求得到他们的帮助,也到周天子面前讨个诸侯的封号玩玩。
齐国田氏早就想取代姜氏,执掌齐国江山,现在也只差个名头而已。
魏国反正走的也是这条路子,所以魏武侯对田和的要求并不怎么反感,反而有自己的小算盘, 什么算盘?
帮田和讨来封号,田和必将对魏国心存感激,从而将敌魏的齐国变成亲魏的齐国,甚而至于有可能利用田和的关系,进一步掌控齐国,如此稳赚不赔的买卖,何乐而不为的。
于是,公元前386年,田和就成了诸侯,田氏代齐之后,起初跟魏国的关系是极好的,有了齐国这个盟友。
魏更是不把韩、赵这两个盟友放在眼里,以后虽然还联合他们四处征战,但战后的利益,不好意思的很,当然就得由大魏独吞了。
如此一来,韩、赵赔上性命,白白的给魏国打工。
对魏国的反感情绪自然也越来越是严重,三晋联盟的裂痕便由此越扩越大。
尤其是公元前386年,也就是田和当了诸侯的那一年,赵国发生严重的内乱,什么内乱?
夺位之争,简单点讲?
赵烈侯死后想传位给儿子赵章,但因赵章年纪还小,赵烈侯的弟弟赵武侯便取而代之,自己当了君王,赵武侯死后,本该儿子赵朝继位,孰料群臣又看上赵章,硬生生把赵章推上君位当了赵敬侯,赵敬侯虽然名声不错,但赵武侯的儿子赵朝不干,不干怎么办,起兵捣乱,没有成功,便一竿子跑到魏国。
盟国发生内乱,魏国不帮忙,你保持中立行吧,但魏武侯呢?
也许觉得赵国越来越不听话,必须扶持一个傀儡,于是,帮助赵朝,发兵攻打赵国。
结果呢,没讨到半点便宜,反而被赵国溜溜打回老家。
此役之后,赵国彻底被魏国激怒,遂于当年,从中牟迁都邯郸,明确表示,要跟魏国争夺天下。
赵国出走,三晋至此全面破裂。
此后呢,赵敬侯便联系楚国、齐国,多次攻打魏国,虽然中间也有一段时间缓和,但再想恢复到以前的关系,那是门儿都没有了。
三:魏惠王承受恶果
这种局势一直持续到魏惠王继位,魏惠王上位后,
国内:因多年战争,国力越来越弱。
国外:西边,秦国乘魏国放松压制之时乘机崛起,成为魏国的心腹大患;东边,因失去三晋联盟,导致优势荡然无存。
此刻,魏惠王面临的局势要比前两代君王复杂的多,可他又没有前两代君王的本事,甚至还有点平庸。
于是呢,他就只能承受魏文侯、魏武侯因根本犯错所造成的恶果,在这些矛盾的缝隙中艰难的生存,整天价拆东墙补西墙,以至于陷入恶性循环,让局面越来越差,并再也没有崛起的机会了。
这就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犯了个根本性的错误,从此,就一代不如一代了
可这一切能怪谁呢,谁让他们贪心作祟,主动破坏三晋联盟,丧失了自己的优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