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怎么来的,北方的雨水怎么会那么少,而南方的却那么多呢?_百度知 ...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14 04:0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1 13:45
是地理师范的,这么给你解释吧。
尤其在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面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最重要的天气系统。副高是个闭合反气旋,气旋的西北偏西方吹偏南风,形成暖脊(暖是因为风从南边来,较为暖和)。一般而言,副高南北两端大概相距10~15个纬度,而副高中心是以干热天气为主。而在副高的偏西北方向,由于从南边吹来的较为暖的风个内陆南下的冷空气或者中纬西风(在中国东部一般比较弱了,这是由于青藏高原的作用)交绥,容易形成锋面雨,也就形成了降水。
形成降水的地方离副高中心也大概5~10个纬度距离,
在正常年份:
每逢4月底5月初,副高脊线就移到北纬20度附近,此时华南地区则“清明时节雨纷纷”了,即华南前汛期(亦称龙舟水),而此时的北方,尤其是华北平原,雨季未到,气温回升,出现“春旱”天气。
5月底到6月,副高脊线北条至北纬25度附近,此时华中地区出现梅雨天气,华南地区雨水相对减少(今年比较特殊)
7月8月,副高脊线跳至北纬30度附近,此时华中地区梅雨技结束,干旱闷热,出现“秋旱”(秋老虎),华北则形成夏汛,暴雨多发,华南地区开始受热带气旋(台风)及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增大。(今年台风来得早,也是特殊)
但是,在副高移动异常的年份,就有可能由于副高移动的快慢导致某些地区降水偏多出现洪涝灾害,相对一些地区就出现干旱灾害。例如若副高脊线长期停留在北纬25附近,长江中下游地区就会出现严重水灾,相对华北东北地区就干旱严重。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1 13:38
温度、光照、雨水。南方热量充足对,因为南方虽然热,但雨水也多,下雨的天气肯定没阳光,这样算下来,北方有的地方反而比南方光照强,比如吐鲁番。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1 13:43
沙尘天气──浮尘、扬沙、沙尘暴
沙尘天气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尘沙,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明显下降的一种天气现象。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三类。
浮尘:是由于远地或本地产生沙尘暴或扬沙后,尘沙等细粒浮游空中而形成,俗称“落黄沙”,出现时远方物体呈土黄色,太阳呈苍白色或淡黄色,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大致出现在冷空气过境前后。
扬沙:是由于本地或附近尘沙被风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能见度明显下降,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到10公里之间。
沙尘暴:是由于本地或附近尘沙被强风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当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时,定义为强沙尘暴。
扬沙和沙尘暴,两者大多在冷空气过境或雷雨、飑线影响时出现,北方都是在春季容易出现。
沙尘暴的形成及其大小,直接取决于风力、气温、降水及与其相关的土壤表层状况。气温高、降雨少、大风多是形成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也是重要原因。
扬沙、沙尘暴与浮尘的形成
扬沙与沙尘暴都是由于特定区域地表尘沙被大气流剧烈活动带起造成的。其共同特点是能见度明显下降,天空混浊。两者大多在北方春季冷空气过境时出现,所不同的是扬沙天气影响的能见度约在1公里到10公里之间。而沙尘暴风天气的能见度甚至小于1公里。浮尘则是由于当地或附近地区沙尘暴或扬沙后,尘沙等细粒浮游空中而形成,俗称“落黄沙”,出现时白昼如同黄昏,太阳呈苍白色或淡黄色,能见度约小于10公里,大致出现在冷空气过境前后。
沙尘暴的形成及其大小,直接取决于风力、气温、降水及与其相关的土壤表层状况。气温高、降雨少、大风多是形成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也是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春天气温常常偏高,使土壤解冻的时间比往年提前,加速了土壤水分的蒸发。而北方地区冬春降水稀少,地表土壤干燥、疏松,植被还未形成,难以抑制沙尘天气的产生。与此同时,全球性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等气候异常,造成冷空气活动异常频繁,多大风天气,为沙尘天气的形成提供了动力。
我国西北和华北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为破坏活动造成土地沙化不断扩展,为沙尘天气提供了重要土沙物质。此外,在北方城市建设中在建工地很多,由于缺乏工地表土保护设施,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极易扬尘,也是加剧沙尘天气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