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13 20: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9 15:40
出塞读音:(chū)(sài)。
拼音:chūsài,意思是:远处边塞。《出塞》。
《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著名的边塞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诗译文: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诗词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英勇善战。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胡人(古时指匈奴等少数民族)的战马,此处借指数军。
6、阴山:在今内蒙古境内,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7、不教:不叫,不让。
8、度:越过。
作者简介: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其诗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其诗《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都很有名。
也有以感时、宫怨、送别为题材的佳作。有《王昌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