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10 18:3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29 06:20
两度请辞不成后,“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锦州前进指挥所主任”范汉杰中将,终于在1948年9月正式到任。为了死守锦州,范汉杰充分利用日本人和蒋军之前修筑的工事,对锦州城防进行了周密部署,除城北城东的若干山头留驻必要兵力之外,蒋军着重加固的是城垣防线,其坚固程度远超之前东野曾经失利的四平。
范汉杰以锦州老城(四面有城墙)和围绕新城区的一道土城墙为基础,墙上辅以无数明暗火力点构成环城工事,城墙外则挖掘两丈宽的深沟,壕沟外布设大量铁丝网、鹿砦和地雷,并修筑了大批地堡作为火力支撑点。更狠毒的是,为防止我军接近城垣,锦州城外数公里之内,一切影响射界以及可能被东野所利用的建筑,通通拆除或者炸毁。
1948年10月7日上午,林彪在罗荣桓和刘亚楼的陪同下,亲自登上城北的“帽儿山”高处进行战前观察。在望远镜里看见敌人的城防部署以后,林彪也显得忧心忡忡:突破口选择在那里?部队如何以最小的伤亡代价通过开阔地接近城垣?这都是在外围战斗打响的同时,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守城滇军拥有相当数量美械,速射火力非常强大,威胁甚重。
回到牤牛屯(这地儿笔者专门考察过)野司指挥所之后 ,林彪特地听取了东野参谋处长苏静关于攻克义县的作战总结,苏静特别提到,三纵司令员韩先楚在攻义战斗中,为迅速接近敌人城防并减小伤亡,采取了迫近作业大挖战壕和交通沟的做法,林彪听到这里非常重视,当场问道:“需要用多少兵力挖”?
苏静回答说:“根据三纵和二纵的经验,各师除尖刀连以外,要动用绝大部分的兵力日夜抢挖,多挖几条交通沟,直到冲锋出发阵地前”。林彪思考片刻,立即找来参谋口授电报,下达了攻锦战役期间一道非常重要的命令,命令全文共分为六条,笔者摘要如下:
第一、每个师须以六个营(约三分之二)的兵力全部用于挖交通沟,只留下担任尖刀的部队在后面进行充分的突击准备。
第二,挖交通沟时要有不怕伤亡不怕疲劳的精神,大胆进至距敌5、60米处,前后同时开挖。
第三,每个师要挖五条或者三条交通沟。
第四、每条沟须高宽不低于一米五。
第五、挖沟时要先以卧倒姿势挖卧沟,然后逐渐挖成站沟。。。以下具体方法省略。重要的是第六条,充分体现了什么叫“慈不掌兵”:“以上指示必须坚决执行,不可懒散怕疲劳不执行,今后东野全军的任务是攻取大城市,故各部在此次挖沟中,在思想和作风上须打下坚固基础,这样,今后的作战就增大了必胜因素”!
命令的口气是如此的坚决,而电文指示又是如此详细,各纵各师不敢怠慢,立即部置执行。根据东北野战军《阵中日记》10月9日的记载:攻锦部队今晚开始挖交通沟,我军的步兵一下变成了工兵,黒夜里连刨带挖,分段包干,战士们一个个挥汗如雨,到第二天天亮时,平坦的锦州外围田野上已经布满了纵横交错的交通沟,守敌大吃一惊,突然发现一夜之间东野部队已经挖到他们的阵地前沿,说话声音都听得清楚,就是开枪打不到人。
1948年10月14日上午10时,东北野战军在扫清外围阵地后,对锦州城垣发动总攻,这些交通沟成为一把把插向敌军阵地的尖刀,攻击部队迅速通过交通沟接近敌阵,连步兵炮都拽到了敌人眼皮底下直瞄射击,仅用31小时就彻底攻克锦州,可以说,战役的迅速胜利那是挖沟挖出来的。
什么叫慈不掌兵?那就是为了取得战役或战斗的胜利,用兵必须心硬,命令必须决绝,就好比林彪要求部队不怕疲劳限时挖沟一样,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接敌目标,则进攻发起后伤亡必然很大进而攻击受阻,而锦州攻城战役的时间长短,直接决定着辽沈战役的成败,塔山那边每分钟都有牺牲。
一定注意,这与蒋军在塔山前线盲目地逼着士兵冲锋送死有着本质的区别,慈不掌兵真正的精髓是:“战场外多留汗,战场上少留血”,无论训练和作战均应如此,从而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程度的胜利。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29 06:28
慈不掌兵的意思是太过仁慈不适合带兵,战争非常残酷,如果一个人过分仁慈,会在战场上被消灭,这种人带兵也带不出虎狼之师。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29 06:25
仁慈的人不适合带兵打仗,因为战场上经常打打杀杀,有人受伤有人丧命,仁慈的会因此心慈手软。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29 06:20
我理解的意思是:过于仁慈的人是不适合去掌握军队的,如果当严不严、心慈手软、姑息迁就的话可能会损害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29 06:28
我对于“慈不掌兵”的理解是太过心慈手软的人不适合带兵打仗,因为战争对敌我双方都是残酷的,需要统帅有果敢的决断,如果一时心软导致犹豫不决就会贻误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