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那条青石路作者徐笑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12 04:2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2 04:58
未曾有过远离,你是不懂故土的风景的”,已记不起这是谁说的话,但却越来越深刻地鲜活于我心中。
小时,在矾山镇的南山坪上四处游荡,四周是山水,有蝉鸣有鸟啼,更有阵阵的开山炮声,那是我们祖祖辈辈的活计——开矿炼矾。只是,当这些洋溢于我周边,那是一种熟悉到了厌倦的情绪。当时,我的梦想就是逃离,到远方去,那才有风景。而今,离家数十年,尽管住所离老家并不远,不过是半小时的车程。可就是这样近的距离,在这十年间,回去的次数寥寥无几。只是,有无数次,却在梦中回到了那老家南山坪的那条青石路。那条长长的小石径,从山脚到家,总共有四进557级台阶。这么长的一段路,曾经隔断了我对山下的幻想,曾有一段时间,每到夜晚,我站在庭院外俯看山脚下那灯火明亮处,总是不住哭闹,那时晚归的父亲总要等到更暗时才做工归来。在我能自己下山后,我总是充满担忧,怕迷路,回不了家。其实,山上到山下就这么一条路,到哪去迷路?再后来,我们在这路上狂奔乱跳,也曾在路边摔过跟头,流过血……
这青石路在梦中出现太频繁,以致于我忍不住说了出来。还没想到周边的朋友也大都如此,看来我们都是老了。那我的学生们会如何呢?他们会不会跟我一样,或者完全不同?带着这样的想法,组织学生围绕故乡这一母题写了一组文章。令我惊讶的是,学生写出来的印象,几已暗合我的心声。家在赤溪的李小小同学,写出了渔家曲,那浓烈的海边风味与古朴的渔鼓声,令人神往;洪雨婕同学山间故居——桥墩镇罗洋村描绘得自有心得,她记下了父亲的那句,“我们现在赚的一切都是留给你的。等我跟你妈老了,我们就回老家去”,归根就是这种感觉,尽管,“没有古巷青砖,道路两旁却有摇摇欲坠的土屋”,“一辆单车就可以轻松把你览遍,不需要匆忙的脚步”,她分明感受到了故土的宁静;王文洁同学眼中的柳垅沙滩是蓝色的,她感受到的是,“海是倒过来的天”,面对着旅游业的过度开发,“我多希望,十年,二十年……你都能如我初见时那样——我看到的你是蓝色的”,很值得我们内省;林伟琳同学笔下的桥墩“十八间”青石路,还有那江南雨景,特别是那雨中老人和古井,令人动情;最后的陈筱倩,她对蒲城具有敏感的感受,“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的。譬如城门的落日,寂静的霞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暴雨骤临,激起一阵灼烈的热气,石缝中悠悠飘起清纯的泥香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模样”,而生活在那其中的人,“最喜去茶馆”,“即使叫不出名字,也会觉得眼熟,话匣子拉开了,谈国家大事,谈孩子的出息,谈老伴的厨艺,谈养老的问题……”,最终,“乡人都与这片土地,与身后的城墙,与大地融为了一体”。
都说,风景在远方,其实用心去聆听,用情去探寻,最美好的景物其实就在我们身旁,在我们生活中的一针一线,一路一溪。说到底,还是因为我撇不下那古旧的青石路,所以也就任性地带着学生们去走了遭记忆中的梦。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2 04:56
een can enjoy most of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