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6: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1:21
由第二章的讨论可知,当界面倾斜时,虽然炮点和接收点仍以共地面点对称布置,但地下界面上反射点却是散布在倾斜界面的一段距离上,即已不存在一个共反射点了,只存在一个共中心点,人们把这种情况称为共中心点叠加。由式(2-1-25)可知,倾斜界面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可写成: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资料解释
假设水平界面和倾斜界面的时距曲线有相同的t0时间,因为水平界面的平均速度(va)小于倾斜界面时等效速度(vφ),故水平界面一次反射波时距曲线比倾斜界面的共中心点时距曲线陡,如图4-2-2所示。如果对倾斜界面的共中心点时距曲线进行动校正,必然会校正过量,出现负的剩余时差,即剩余时差曲线是下弯的曲线。剩余时差(δtφ)的大小,是倾斜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tφ)与具有相同t0时间的水平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t)之差,即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资料解释
上式表明剩余时差δtφ是按抛物线规律变化,它与炮检距x、地层视倾角φ有关。当地层视倾角φ不大(如φ<15°)时,剩余时差δtφ都很小,不会超过有效波的半个视周期;它已不是同相叠加,叠加后一次反射波仍然会增强,可取得满意地叠加效果。对于深层来说,由于剩余时差较小,倾角可稍大些,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叠加效果。另外,采用较小的炮检距也同样可以改善叠加效果,并使叠加道的反射点相对比较集中。
图4-2-2 倾斜界面波的叠加
如果我们对倾斜界面时距曲线用等效速度vφ来进行校正,从理论上讲剩余时差就会为零,此时倾斜界面的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将会被校正平,即各道同相位对齐,叠加后可得同相叠加效果。在实际工作中用速度扫描做速度谱求速度时,是根据叠加的效果好坏确定速度的,求出的实际上是叠加速度;用求出的速度做动校正,实际上是自动做了调整。因此,一般叠加剖面上倾斜界面的一次反射波都能表现得很清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1:21
由第二章的讨论可知,当界面倾斜时,虽然炮点和接收点仍以共地面点对称布置,但地下界面上反射点却是散布在倾斜界面的一段距离上,即已不存在一个共反射点了,只存在一个共中心点,人们把这种情况称为共中心点叠加。由式(2-1-25)可知,倾斜界面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可写成: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资料解释
假设水平界面和倾斜界面的时距曲线有相同的t0时间,因为水平界面的平均速度(va)小于倾斜界面时等效速度(vφ),故水平界面一次反射波时距曲线比倾斜界面的共中心点时距曲线陡,如图4-2-2所示。如果对倾斜界面的共中心点时距曲线进行动校正,必然会校正过量,出现负的剩余时差,即剩余时差曲线是下弯的曲线。剩余时差(δtφ)的大小,是倾斜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tφ)与具有相同t0时间的水平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t)之差,即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资料解释
上式表明剩余时差δtφ是按抛物线规律变化,它与炮检距x、地层视倾角φ有关。当地层视倾角φ不大(如φ<15°)时,剩余时差δtφ都很小,不会超过有效波的半个视周期;它已不是同相叠加,叠加后一次反射波仍然会增强,可取得满意地叠加效果。对于深层来说,由于剩余时差较小,倾角可稍大些,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叠加效果。另外,采用较小的炮检距也同样可以改善叠加效果,并使叠加道的反射点相对比较集中。
图4-2-2 倾斜界面波的叠加
如果我们对倾斜界面时距曲线用等效速度vφ来进行校正,从理论上讲剩余时差就会为零,此时倾斜界面的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将会被校正平,即各道同相位对齐,叠加后可得同相叠加效果。在实际工作中用速度扫描做速度谱求速度时,是根据叠加的效果好坏确定速度的,求出的实际上是叠加速度;用求出的速度做动校正,实际上是自动做了调整。因此,一般叠加剖面上倾斜界面的一次反射波都能表现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