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玄烨的初恋是苏麻喇姑么?他与赫舍里氏的感情有多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6:2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9:11
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像 康熙皇帝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是当政时间最久的一位皇帝,也是为数不多的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康熙皇帝的一生,文治武功,雄才大略,开创了彪炳史册的“康乾盛世”,堪称一代明君。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启蒙老师竟是一位宫廷侍女,更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侍女竟是通辽市科左中旗的牧家儿女。她的名字叫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原名索玛勒,出生于科左中旗的一个牧民家庭,自幼在科尔沁贝勒宰桑家当使女。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作为随身侍女,被孝庄文皇后带到后金宫中。此后在皇宫中一住就是八十年。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以九旬高龄在清宫作古。
像她的主人孝庄文皇后一样,苏麻喇姑在清宫经历了四朝。八十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苏麻喇姑从一个地位卑微的侍女逐渐成为倍受皇帝及其家人尊重的老人。刚入宫时,苏麻喇姑和她的主人孝庄都不懂满语不识满文,后来她陪伴孝庄学习满文满语,很快就出色地掌握了满语,并且能写一手漂亮的满文。苏麻喇姑生性聪颖,十分喜欢服装设计,据《清史稿》和《啸亭杂录》记载,清崇德元年(1636年),她曾参与设计制做清朝开国冠服。
1643年8月9日,清太宗皇太极驾崩。当时孝庄文皇后年仅三十一岁,其子福临刚刚六岁。经过孝庄文皇后的精心谋划,福临当上了皇帝,但朝中大权却掌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年幼的顺治皇帝,时时需要母后孝庄的扶持和指点。但按当时的规矩,他们*二人每月只能有一次见面机会,这样,孝庄与顺治皇帝之间的秘密联络便全由苏麻喇姑来担任。这在当时是一项非常艰巨和危险的任务,一旦稍有疏忽,便会丢掉性命,还会危及顺治和孝庄的安全。
据《啸亭杂录·苏麻喇姑》记载,康熙皇帝年幼时,孝庄文皇后便选定苏麻喇姑做他的启蒙老师,玄烨(康熙皇帝名字)“赖其训迪,手教国书”。顺治十二年(1655年)十一月,清宫流行天花,皇帝和诸皇子凡没出过天花的人全都到紫禁城外避痘,玄烨也到宫城外一处宅邸避痘。这期间,苏麻喇姑每天骑着马往来于慈宁宫(孝庄文皇后住所)和玄烨避痘所之间,按照孝庄文皇后的要求对玄烨施教,手把手地教玄烨书写满文。苏麻喇姑当时已经四十岁左右,在生活上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玄烨,在学业上对玄烨耐心诱导,精心教诲,使幼年的玄烨懂得了很多人情事理,掌握了很多蒙学知识,尤其是康熙皇帝那一手好字,就是当时苏麻喇姑给打的基础。
苏麻喇姑虽然是一个侍女,但孝庄文皇后把她看成姐妹一样,称她为格格,康熙皇帝称她为额涅(母亲),皇子、公主们称她为妈妈(满语妈妈为奶奶)。可见她在皇宫中的地位远不是一般侍女所能比的。
孝庄文皇后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逝世,生前将自己的曾孙胤祹(康熙第十二子)托付给苏麻喇姑抚养教育。苏麻喇姑没有辜负孝庄文皇后的厚望,二十年间,她以自己优秀的品质、良好的性格、广博的见识和卓越的交际艺术,时时对胤祹言传身教,使胤祹很快成长起来。他曾多次遵照父亲的旨意处理重大政务,均办得很出色。康熙晚年,诸皇子围绕继位这个问题展开明争暗斗,唯独胤祹没有参与。
胤祹与苏麻喇姑感情十分深厚,他象对待自己的祖母一样尊敬和爱戴这位老人。苏麻喇姑晚年患病,牵动了康熙皇帝和胤祹的心,康熙当时正在塞外巡视,特意派人为苏麻喇姑送来草药,并指示胤祹好生照料。胤祹和她的妻子心焦如焚,日夜守在苏麻喇姑的身边。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七日,苏麻喇姑逝世。康熙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她安葬在清东陵风水墙外东南方向新城,其陵寝规格依照嫔的等级建造。
苏麻喇姑一生未嫁,但她却把一颗慈母之心献给了清朝皇室,先后侍奉了四朝主人,帮助孝庄文皇后培养了一代杰出君王——康熙大帝。(摘自《达尔罕史话》)
苏麻喇姑的生前死后
苏麻喇姑墓清史研究表明,历史上的苏茉儿的确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一个贫苦牧民之家,生年大约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后。最初名字叫苏茉儿,或苏墨尔,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
由于苏麻喇姑天生美丽聪慧,远近皆知,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让她进府当上了贝勒寨桑的二女儿本布泰(又译作“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这位二小姐不是别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孝庄文皇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本布泰虽然只有13岁,但已出落得像一个大姑娘了,明眸皓齿,娇美动人。就在这一年,本布泰在其兄长吴克善的护送下,长途跋涉到了后金都城盛京,与后金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成婚,当时皇太极34岁。苏麻喇姑作为本布泰的贴身侍女,也随主人陪嫁到了盛京。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苏麻喇姑随已被尊为皇太后的本布泰到达北京,住进了金碧辉煌的紫禁城。
这位来自蒙古草原的姑娘,自从进了贝勒府以后,眼界不断扩大,文化修养也迅速提高。她不仅蒙语讲得好,而且很快掌握了满语和汉语,特别是那一手漂亮的满文,赢得了全宫上下的称赞。于是,她奉孝庄皇太后之命,充当了幼年康熙帝的第一任满文老师。嘉庆年间,昭梿在他的《啸亭杂录》中记道:“仁皇帝幼时,赖其(指苏麻喇姑)训迪,手教国书。”
苏麻喇姑心灵手巧,在裁剪方面也是行家里手,凡她做的衣服,既合身,又美观,因此曾参与清朝衣冠饰样的制定。她自幼生长在蒙古草原,骑马当然更是十分在行,每次为主人孝庄文皇后到宫外办事,她都是骑马而行。
苏麻喇姑与孝庄文皇后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厮守达60余年,二人之间实际上早已超出了一般的主仆关系。特别是在皇太极驾崩后,孝庄文皇后刚刚31岁,青春鼎盛便过上了孀居生活,很需要有一位知音相伴,而与她年龄相仿、一直独身的侍女苏麻喇姑,当然是她的最佳人选。在公开场合她们是主仆关系,但在私下里,却形同姐妹,正因为如此,苏麻喇姑在宫中的实际地位很高,颇受尊敬。孝庄文皇后称她为格格,这是清朝八旗王公贵戚家女儿的专用称号;顺治皇帝与她论平辈;康熙皇帝则称她为“额涅”、“额娘”,即母亲;康熙的众皇子们,则尊称她为祖母。而苏麻喇姑却很有自知之明,始终谦恭谨慎。她不仅在孝庄文皇后面前毕恭毕敬,小心侍奉,而且对小于自己40多岁的康熙帝奉若神明,在皇帝面前总是自称奴才。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文皇后病逝。这给苏麻喇姑以巨大的精神打击,使她陷入了悲伤、孤独、无聊之中,这时的苏嘛喇姑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对她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为了排解她的悲伤和孤独,康熙皇帝决定把庶妃万琉哈氏(后来的定妃)所生的皇十二子胤祹交由苏麻喇姑抚养。胤祹是康熙二十四年出生的,这时只有3虚岁。按清宫惯例,只有嫔以上内庭主位才有资格抚养皇子。让苏麻喇姑抚养皇子,表明康熙帝对苏麻喇姑十分信任和重视。苏麻喇姑对于康熙帝的这一安排,当然心领神会,感激非常,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为了报答浩荡皇恩,她又重新振作起来,把一个女人天生的母爱和全部的精力全部倾注到了胤祹身上。
苏麻喇姑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孜孜不倦的言传身教,使皇子胤祹健康成长。后来胤祹成为一位颇有*头脑和才干的皇子,曾多次奉旨*政务。在康熙末年争夺储位的激烈斗争中,胤祹很少介入,基本上保持中立,所以在雍正帝即位后,他不仅没有遭到打击、排挤,相反还被封为郡王。到了乾隆朝,胤祹晋封为和硕履亲王,授为议政大臣。乾隆二十八年,胤祹以79岁高龄寿终正寝。在康熙帝的35个皇子中,他是最高寿的。胤祹能荣列藩封,参与政务,并高寿而终,与苏麻喇姑的精心培养、指点诲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他对苏麻喇姑的感情也明显比其他皇子深。
苏麻喇姑有着自己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她终身未嫁,始终生活在皇宫大内,陪伴主人60余年。孝庄文皇后离世后,她又在宫内度过了18个春秋。胤祹长大以后,不再需要她的抚养,使她得到了彻底解脱,从此开始过着舒适而恬淡的生活。晚年的苏麻喇姑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可能是受孝庄、顺治笃信佛教的影响。不过苏麻喇姑信奉佛教与别人明显不同,她既不是完全出于消遣、排解寂寞,也不是为了祈求佛祖保佑自己,而是把信佛与忠于皇上、报答皇恩结合起来。念佛诵经是她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她经常发自内心地表示:“愿意多活几年,为主子叩头祈祷,以尽奴才的一点心意。”她还说,自己存活一世“只是为主子念佛祈福罢了”,“蒙主子厚恩,每日只是在佛像前尽力为主子祈祷,祝愿主子万万岁”。
苏麻喇姑在生活上有两个与人不同的特点:一是终年不浴,只有到年终最后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体,然后再把这些用过的脏水喝掉;二是终生不吃药,即便病情再重,也不服用任何药物。她的这两个特殊的生活习惯就连位尊九五的皇帝都很清楚。何以如此?人们曾有不同的解释,但都不能令人信服。不过,她的身体却一直很好,活到了90多岁,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当然算是难得的高寿。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八月二十七日,苏麻喇姑终于病倒在床,腹内攻痛便血,不思饮食。两天后,病情更加严重,这时康熙皇帝正在塞外巡视。苏麻喇姑见自己的病越来越重,皇帝又不在皇宫,心中也没了底。于是,她把康熙帝的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和皇十二子胤祹等召到床前,对他们说:“老奴才我蒙皇上厚恩,惟在佛前效力,日祝皇上万万岁。今我便血,腹内攻痛难忍,尔等若发邸报急奏,则皇上必赐治病良方,尔等代奏我此言。”皇子们见祖母病得如此严重,建议马上召御医诊治,但苏麻喇姑不肯,她只相信皇上,认为只有皇上才能治好她的病。皇子们背着苏麻喇姑,把御医找来,向他们介绍了苏麻喇姑的病情,征询他们的看法。御医说这是老年人脾虚,内火盛之症,如不紧治,很危险。皇子们一面抓紧向皇父奏报苏麻喇姑病情,一面令内务府总管开始准备后事。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日(1705年10月24日),苏麻喇姑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结束了她那丰富多彩的一生,终年90多岁。
对于苏麻喇姑的逝世,皇宫里的人都很悲痛。出殡那一天,除留皇五子胤祺、皇十子胤[礻我]照顾皇太后,皇十四子胤禵留在紫禁城外,其余成年皇子都参加了出殡仪式。苏麻喇姑灵柩停入殡宫后,皇子们都各自回府了,唯独皇十二子胤祹却提出要求说:“姑妈自幼将我养育,我并未能报答即如此矣,我愿住守数日,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按照惯例,为像苏麻喇姑这样仆人身份的人办丧事,没有皇子供饭、三七诵经的先例。胤祉未敢擅自答应胤祹的要求,所以在九月初九日奏报苏麻喇姑病逝的奏折里,也写进了胤祹的要求,请示皇父。康熙帝在奏折上批道:“十二阿哥之言甚是,著依其所请。”胤祹住在殡宫,为苏麻喇姑守灵,供饭,诵经,其他皇子则轮流每天派一人给胤祹做伴。
康熙帝曾指示皇子:祖母事出,留七日再净身入殓。目的是想回宫后再亲眼看一看敬爱的额娘,向她的遗体告别。但后来他计算十五日才能回宫,于是再次降谕,让皇子们将苏麻喇姑遗体再留7天,等到他回宫后再定。由此可以看出康熙帝与苏麻喇姑之间的眷眷深情。
为了回报苏麻喇姑对大清所做出的贡献,报答她对自己“手教国书,赖其训迪”和抚养皇子的恩情,康熙皇帝决定按嫔礼为苏麻喇姑办理丧事。这对于奴仆出身的苏麻喇姑,可以说是旷典殊荣。苏麻喇姑生前与孝庄文皇后朝夕相伴60多年,度过了不平凡的岁月,死后当然也应该让她俩长依相伴。当时,孝庄的梓宫停放在遵化昌瑞山下的暂安奉殿内,康熙皇帝决定将苏麻喇姑的灵柩也停放于此。苏麻喇姑的灵柩是于康熙四十四年十月十三日移入暂安奉殿的,主仆二人相别已经18个年头了,此次冥间重逢,想必一定会感谢康熙帝为她们做出的这一精心周到的安排。
康熙皇帝生前未能解决祖母孝庄文皇后的陵寝问题,所以孝庄和苏麻喇姑的灵柩一直停放在暂安奉殿内。雍正皇帝即位后,认为自孝庄文皇后停灵暂安奉殿后,大清国运昌盛,圣祖在位长久,子孙繁衍,说明暂安奉殿这个地方是风水宝地,于是决定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改建工程于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初三日破土动工,同年十一月全工告竣,十二月初十日,孝庄文皇后正式入葬昭西陵地宫。苏麻喇姑既不是皇室成员、爱新觉罗后代,也不是皇帝的嫔御,风水攸关,名份所限,当然不能与主人同葬昭西陵。雍正只比皇三子允祉小1岁,苏麻喇姑去世时,雍正已28岁了。他对苏麻喇姑非常了解,也是非常敬重,曾与其他皇子一道参加苏麻喇姑的丧礼活动。为了照顾苏麻喇姑与孝庄之间的亲密关系,雍正皇帝决定将其葬在昭西陵附近,经风水*相度,将其墓地选定在昭西陵以东南新城的东墙外,距昭西陵只有1.5公里。
苏麻喇姑园寝于雍正三年二月动工,同年七月完工,八月初七日将苏麻喇姑葬入该园寝内。这座园寝坐北朝南,主要建筑由北到南有:地宫上建宝顶,前建园寝门3座、亭堂3间、大门3间,环以朱垣。门外建东西值房、东西厢房。宝顶位于园寝纵向中轴线上。
笔者曾多次调查苏麻喇姑园寝,走访南新城的老人。据老人们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京西逃。当地的老百姓都以为大清国倒了,于是一哄而起,就把这座园寝给拆了。苏麻喇姑的地宫是在日本投降前被盗的,地宫盗口长期敞开着。一位曾经进入过地宫的老人回忆,苏麻喇姑的地宫很小,人在里面站不起来,四面墙壁是用砖砌的。地宫顶都是用大平石板棚起来的。地面也是平石板,中心部位凸起。顶部是平的,面上有一个深十几厘米的平底圆形凹槽。老人们都说苏麻喇姑是火化的,说地宫里只有一口缸,被盗时缸里有水。东面的那座地宫没听说被盗过。老人们的话,为我们了解苏麻喇姑及其园寝,为研究清初葬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如今,苏麻喇姑的宝顶依然存在,许多游人慕名前往,去凭吊和怀念这位不平凡的女性。
希望对你有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9:11
不是 清圣祖仁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妻妾成群,然而惟有她的嫡妻--孝诚仁皇后才能够牵动他的一缕情思。康熙四年,十一岁的玄烨秉太皇太后慈谕,行采纳礼,立赫舍里氏为后,而此时的新娘也不过长小皇帝三个月罢了。虽然这是典型的*婚姻,但幸运的是康熙与自己的妻子的青梅竹马,情投意合。
有关康熙性情的描述,史载甚多,但关于这位皇后的品格,我们只能从康熙为她亲制的册文中窥见一二。那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满是溢美之词,对于这位早逝的女子只勾勒了一个通达得体的轮廓。不过依然可以隐约看见康熙皇帝对她偏爱:“积深爱以事两宫,每迎色笑”。其实在康熙的三位皇后中,太皇太后最喜爱的是孝昭仁皇后,她去世时,太皇太后希望亲自祭奠(后为康熙制止);而皇太后则对康熙的表妹青眼有加,频频催促康熙立她为后,正是皇太后在佟佳氏弥留之际的坚持,才使得康熙下旨立后,康熙并无此意。由此不难看出康熙对这位皇后的偏爱,认为所有的人都如自己一般地喜爱这位皇后。而说到她:“协欢心于诸御”,更是让人无限感伤。若是这位皇后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兄弟中只得他三弟一个朋友,不知会怎样的怜惜、心疼,原来大内皇宫,真心待她的惟有自己的夫君……
君去思君难见君,日日枕畔算归期
忽忆小儿若仍在,何似现今情断柒
康熙十一年二月初六,康熙与赫舍里氏的第一个孩子夭折。这时康熙赤城汤泉陪伴祖母,惊闻噩耗,郁闷难解,大臣反复劝他节哀。此前,康熙并非没有孩子夭折,但他一向擅长控制,将情绪掩饰的很好。此次震动之大,不能说没有赫舍里的因素。而赫舍里痛惜稚子,身体从此变的孱弱、多病,终于在这一年的秋冬交替时病倒了。此时,康熙又不在宫中,但他接到中宫有恙时,立即自遵化快马加鞭,仅一天的时间便来到了皇后的身边。夫妻相见,皇后的病立即好转,如此鹣鲽情深,实是让人羡慕不已。可惜祸无单行,他们幸福的圆舞曲眼见就要被残酷地画上休止符了。
十载夫妻,一朝相离。
惊散鸳鸯,此情依依。
康熙十二年底,吴三桂谋反。十三年耿聚忠谋反。四月杀吴应雄。就在这个多事之际,皇后又一次临产。五月初三上午巳时,皇后生育了一个健康的男婴;下午申时便逝于坤宁宫。转瞬间死事变丧事。康熙悲痛欲绝,不顾前方烽火连天,宣布辍朝五日,并决定为大行皇后举办隆重的丧事以寄托哀思。大行皇后的梓宫(清代帝、后死后册谥之前称大行皇帝或大行皇后;帝后的棺椁称梓宫)被安放在乾清宫。乾清门至隆宗门外布置皇后仪驾,皇帝及妃嫔宫人等一律成服(即穿缟素)。宫内停灵三天,此间,王公大臣和公主王公福晋、夫人等齐集宫内外,每日早晚两次举哀。全国*在二十七天内、民间七天内不准搞嫁娶等喜庆活动。第四天,由八十人抬着大行皇后的梓宫,在皇帝亲自监送下,恭移至西华门外的殡宫。早已等候的亲王以下各*、公主、王公福晋、夫人等跪迎灵驾,举哀奠酒。大行皇后的梓宫在西华门外的殡宫停灵的25天时间里,康熙皇帝竟然有20天亲自到皇后的梓宫前举哀、奠酒,哀痛无限,悲情无限。
自古皇家丧仪都有定制,皇后既已大行,便终要离去。赫舍里氏皇后死后的第二十七天,康熙皇帝亲自将大行皇后的梓宫送到北京北郊沙河地区的巩华城,并且在那里逗留到晚上戌时方回宫。不过赫舍里氏皇后并未孤单太久,也无须感到寂寞,仅仅相隔一天,康熙皇帝便又跑来这里与她相伴,倾诉衷肠。从《康熙起居注》中我们可以得知,康熙在“赫舍里氏皇后死后三年*去巩华城八十次之多。即便是征战三藩最激烈的时刻都不例外,以至于朝鲜使臣书曰:“清皇不恤国事……每往哭沙河宫殡后所。”能让一个致力做明君的人不计后果的追思自己,赫舍里氏皇后理应含笑九泉。而且她以生命为代价留给康熙皇帝的另一个生命,替她承载了康熙全部的柔情与厚爱。那又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可惜结局和这个故事太相似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9:12
康熙最爱的女人是其结发妻子——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1653-1674),是康熙初年四大辅臣之首辅索尼的孙女,父为索尼长子噶布拉。康熙四年(1665),赫舍里氏13岁时与小自己3个月康熙皇帝玄烨大婚,册立为皇后。康熙八年(1669)十二月十三生皇子承祜,可惜承祜在4岁时夭折。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初三在生育胤礽时,因难产身亡。康熙与赫舍里氏夫妻情深,在为她举行了隆重的丧礼后,第二年便把嫡长子胤礽立为皇太子。赫舍里皇后最初谥号为“仁孝皇后”,雍正时改谥“孝诚仁皇后”,后经多次加谥,全部谥号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9:11
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像 康熙皇帝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是当政时间最久的一位皇帝,也是为数不多的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康熙皇帝的一生,文治武功,雄才大略,开创了彪炳史册的“康乾盛世”,堪称一代明君。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启蒙老师竟是一位宫廷侍女,更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侍女竟是通辽市科左中旗的牧家儿女。她的名字叫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原名索玛勒,出生于科左中旗的一个牧民家庭,自幼在科尔沁贝勒宰桑家当使女。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作为随身侍女,被孝庄文皇后带到后金宫中。此后在皇宫中一住就是八十年。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以九旬高龄在清宫作古。
像她的主人孝庄文皇后一样,苏麻喇姑在清宫经历了四朝。八十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苏麻喇姑从一个地位卑微的侍女逐渐成为倍受皇帝及其家人尊重的老人。刚入宫时,苏麻喇姑和她的主人孝庄都不懂满语不识满文,后来她陪伴孝庄学习满文满语,很快就出色地掌握了满语,并且能写一手漂亮的满文。苏麻喇姑生性聪颖,十分喜欢服装设计,据《清史稿》和《啸亭杂录》记载,清崇德元年(1636年),她曾参与设计制做清朝开国冠服。
1643年8月9日,清太宗皇太极驾崩。当时孝庄文皇后年仅三十一岁,其子福临刚刚六岁。经过孝庄文皇后的精心谋划,福临当上了皇帝,但朝中大权却掌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年幼的顺治皇帝,时时需要母后孝庄的扶持和指点。但按当时的规矩,他们*二人每月只能有一次见面机会,这样,孝庄与顺治皇帝之间的秘密联络便全由苏麻喇姑来担任。这在当时是一项非常艰巨和危险的任务,一旦稍有疏忽,便会丢掉性命,还会危及顺治和孝庄的安全。
据《啸亭杂录·苏麻喇姑》记载,康熙皇帝年幼时,孝庄文皇后便选定苏麻喇姑做他的启蒙老师,玄烨(康熙皇帝名字)“赖其训迪,手教国书”。顺治十二年(1655年)十一月,清宫流行天花,皇帝和诸皇子凡没出过天花的人全都到紫禁城外避痘,玄烨也到宫城外一处宅邸避痘。这期间,苏麻喇姑每天骑着马往来于慈宁宫(孝庄文皇后住所)和玄烨避痘所之间,按照孝庄文皇后的要求对玄烨施教,手把手地教玄烨书写满文。苏麻喇姑当时已经四十岁左右,在生活上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玄烨,在学业上对玄烨耐心诱导,精心教诲,使幼年的玄烨懂得了很多人情事理,掌握了很多蒙学知识,尤其是康熙皇帝那一手好字,就是当时苏麻喇姑给打的基础。
苏麻喇姑虽然是一个侍女,但孝庄文皇后把她看成姐妹一样,称她为格格,康熙皇帝称她为额涅(母亲),皇子、公主们称她为妈妈(满语妈妈为奶奶)。可见她在皇宫中的地位远不是一般侍女所能比的。
孝庄文皇后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逝世,生前将自己的曾孙胤祹(康熙第十二子)托付给苏麻喇姑抚养教育。苏麻喇姑没有辜负孝庄文皇后的厚望,二十年间,她以自己优秀的品质、良好的性格、广博的见识和卓越的交际艺术,时时对胤祹言传身教,使胤祹很快成长起来。他曾多次遵照父亲的旨意处理重大政务,均办得很出色。康熙晚年,诸皇子围绕继位这个问题展开明争暗斗,唯独胤祹没有参与。
胤祹与苏麻喇姑感情十分深厚,他象对待自己的祖母一样尊敬和爱戴这位老人。苏麻喇姑晚年患病,牵动了康熙皇帝和胤祹的心,康熙当时正在塞外巡视,特意派人为苏麻喇姑送来草药,并指示胤祹好生照料。胤祹和她的妻子心焦如焚,日夜守在苏麻喇姑的身边。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七日,苏麻喇姑逝世。康熙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她安葬在清东陵风水墙外东南方向新城,其陵寝规格依照嫔的等级建造。
苏麻喇姑一生未嫁,但她却把一颗慈母之心献给了清朝皇室,先后侍奉了四朝主人,帮助孝庄文皇后培养了一代杰出君王——康熙大帝。(摘自《达尔罕史话》)
苏麻喇姑的生前死后
苏麻喇姑墓清史研究表明,历史上的苏茉儿的确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一个贫苦牧民之家,生年大约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后。最初名字叫苏茉儿,或苏墨尔,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
由于苏麻喇姑天生美丽聪慧,远近皆知,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让她进府当上了贝勒寨桑的二女儿本布泰(又译作“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这位二小姐不是别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孝庄文皇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本布泰虽然只有13岁,但已出落得像一个大姑娘了,明眸皓齿,娇美动人。就在这一年,本布泰在其兄长吴克善的护送下,长途跋涉到了后金都城盛京,与后金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成婚,当时皇太极34岁。苏麻喇姑作为本布泰的贴身侍女,也随主人陪嫁到了盛京。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苏麻喇姑随已被尊为皇太后的本布泰到达北京,住进了金碧辉煌的紫禁城。
这位来自蒙古草原的姑娘,自从进了贝勒府以后,眼界不断扩大,文化修养也迅速提高。她不仅蒙语讲得好,而且很快掌握了满语和汉语,特别是那一手漂亮的满文,赢得了全宫上下的称赞。于是,她奉孝庄皇太后之命,充当了幼年康熙帝的第一任满文老师。嘉庆年间,昭梿在他的《啸亭杂录》中记道:“仁皇帝幼时,赖其(指苏麻喇姑)训迪,手教国书。”
苏麻喇姑心灵手巧,在裁剪方面也是行家里手,凡她做的衣服,既合身,又美观,因此曾参与清朝衣冠饰样的制定。她自幼生长在蒙古草原,骑马当然更是十分在行,每次为主人孝庄文皇后到宫外办事,她都是骑马而行。
苏麻喇姑与孝庄文皇后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厮守达60余年,二人之间实际上早已超出了一般的主仆关系。特别是在皇太极驾崩后,孝庄文皇后刚刚31岁,青春鼎盛便过上了孀居生活,很需要有一位知音相伴,而与她年龄相仿、一直独身的侍女苏麻喇姑,当然是她的最佳人选。在公开场合她们是主仆关系,但在私下里,却形同姐妹,正因为如此,苏麻喇姑在宫中的实际地位很高,颇受尊敬。孝庄文皇后称她为格格,这是清朝八旗王公贵戚家女儿的专用称号;顺治皇帝与她论平辈;康熙皇帝则称她为“额涅”、“额娘”,即母亲;康熙的众皇子们,则尊称她为祖母。而苏麻喇姑却很有自知之明,始终谦恭谨慎。她不仅在孝庄文皇后面前毕恭毕敬,小心侍奉,而且对小于自己40多岁的康熙帝奉若神明,在皇帝面前总是自称奴才。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文皇后病逝。这给苏麻喇姑以巨大的精神打击,使她陷入了悲伤、孤独、无聊之中,这时的苏嘛喇姑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对她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为了排解她的悲伤和孤独,康熙皇帝决定把庶妃万琉哈氏(后来的定妃)所生的皇十二子胤祹交由苏麻喇姑抚养。胤祹是康熙二十四年出生的,这时只有3虚岁。按清宫惯例,只有嫔以上内庭主位才有资格抚养皇子。让苏麻喇姑抚养皇子,表明康熙帝对苏麻喇姑十分信任和重视。苏麻喇姑对于康熙帝的这一安排,当然心领神会,感激非常,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为了报答浩荡皇恩,她又重新振作起来,把一个女人天生的母爱和全部的精力全部倾注到了胤祹身上。
苏麻喇姑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孜孜不倦的言传身教,使皇子胤祹健康成长。后来胤祹成为一位颇有*头脑和才干的皇子,曾多次奉旨*政务。在康熙末年争夺储位的激烈斗争中,胤祹很少介入,基本上保持中立,所以在雍正帝即位后,他不仅没有遭到打击、排挤,相反还被封为郡王。到了乾隆朝,胤祹晋封为和硕履亲王,授为议政大臣。乾隆二十八年,胤祹以79岁高龄寿终正寝。在康熙帝的35个皇子中,他是最高寿的。胤祹能荣列藩封,参与政务,并高寿而终,与苏麻喇姑的精心培养、指点诲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他对苏麻喇姑的感情也明显比其他皇子深。
苏麻喇姑有着自己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她终身未嫁,始终生活在皇宫大内,陪伴主人60余年。孝庄文皇后离世后,她又在宫内度过了18个春秋。胤祹长大以后,不再需要她的抚养,使她得到了彻底解脱,从此开始过着舒适而恬淡的生活。晚年的苏麻喇姑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可能是受孝庄、顺治笃信佛教的影响。不过苏麻喇姑信奉佛教与别人明显不同,她既不是完全出于消遣、排解寂寞,也不是为了祈求佛祖保佑自己,而是把信佛与忠于皇上、报答皇恩结合起来。念佛诵经是她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她经常发自内心地表示:“愿意多活几年,为主子叩头祈祷,以尽奴才的一点心意。”她还说,自己存活一世“只是为主子念佛祈福罢了”,“蒙主子厚恩,每日只是在佛像前尽力为主子祈祷,祝愿主子万万岁”。
苏麻喇姑在生活上有两个与人不同的特点:一是终年不浴,只有到年终最后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体,然后再把这些用过的脏水喝掉;二是终生不吃药,即便病情再重,也不服用任何药物。她的这两个特殊的生活习惯就连位尊九五的皇帝都很清楚。何以如此?人们曾有不同的解释,但都不能令人信服。不过,她的身体却一直很好,活到了90多岁,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当然算是难得的高寿。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八月二十七日,苏麻喇姑终于病倒在床,腹内攻痛便血,不思饮食。两天后,病情更加严重,这时康熙皇帝正在塞外巡视。苏麻喇姑见自己的病越来越重,皇帝又不在皇宫,心中也没了底。于是,她把康熙帝的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和皇十二子胤祹等召到床前,对他们说:“老奴才我蒙皇上厚恩,惟在佛前效力,日祝皇上万万岁。今我便血,腹内攻痛难忍,尔等若发邸报急奏,则皇上必赐治病良方,尔等代奏我此言。”皇子们见祖母病得如此严重,建议马上召御医诊治,但苏麻喇姑不肯,她只相信皇上,认为只有皇上才能治好她的病。皇子们背着苏麻喇姑,把御医找来,向他们介绍了苏麻喇姑的病情,征询他们的看法。御医说这是老年人脾虚,内火盛之症,如不紧治,很危险。皇子们一面抓紧向皇父奏报苏麻喇姑病情,一面令内务府总管开始准备后事。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日(1705年10月24日),苏麻喇姑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结束了她那丰富多彩的一生,终年90多岁。
对于苏麻喇姑的逝世,皇宫里的人都很悲痛。出殡那一天,除留皇五子胤祺、皇十子胤[礻我]照顾皇太后,皇十四子胤禵留在紫禁城外,其余成年皇子都参加了出殡仪式。苏麻喇姑灵柩停入殡宫后,皇子们都各自回府了,唯独皇十二子胤祹却提出要求说:“姑妈自幼将我养育,我并未能报答即如此矣,我愿住守数日,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按照惯例,为像苏麻喇姑这样仆人身份的人办丧事,没有皇子供饭、三七诵经的先例。胤祉未敢擅自答应胤祹的要求,所以在九月初九日奏报苏麻喇姑病逝的奏折里,也写进了胤祹的要求,请示皇父。康熙帝在奏折上批道:“十二阿哥之言甚是,著依其所请。”胤祹住在殡宫,为苏麻喇姑守灵,供饭,诵经,其他皇子则轮流每天派一人给胤祹做伴。
康熙帝曾指示皇子:祖母事出,留七日再净身入殓。目的是想回宫后再亲眼看一看敬爱的额娘,向她的遗体告别。但后来他计算十五日才能回宫,于是再次降谕,让皇子们将苏麻喇姑遗体再留7天,等到他回宫后再定。由此可以看出康熙帝与苏麻喇姑之间的眷眷深情。
为了回报苏麻喇姑对大清所做出的贡献,报答她对自己“手教国书,赖其训迪”和抚养皇子的恩情,康熙皇帝决定按嫔礼为苏麻喇姑办理丧事。这对于奴仆出身的苏麻喇姑,可以说是旷典殊荣。苏麻喇姑生前与孝庄文皇后朝夕相伴60多年,度过了不平凡的岁月,死后当然也应该让她俩长依相伴。当时,孝庄的梓宫停放在遵化昌瑞山下的暂安奉殿内,康熙皇帝决定将苏麻喇姑的灵柩也停放于此。苏麻喇姑的灵柩是于康熙四十四年十月十三日移入暂安奉殿的,主仆二人相别已经18个年头了,此次冥间重逢,想必一定会感谢康熙帝为她们做出的这一精心周到的安排。
康熙皇帝生前未能解决祖母孝庄文皇后的陵寝问题,所以孝庄和苏麻喇姑的灵柩一直停放在暂安奉殿内。雍正皇帝即位后,认为自孝庄文皇后停灵暂安奉殿后,大清国运昌盛,圣祖在位长久,子孙繁衍,说明暂安奉殿这个地方是风水宝地,于是决定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改建工程于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初三日破土动工,同年十一月全工告竣,十二月初十日,孝庄文皇后正式入葬昭西陵地宫。苏麻喇姑既不是皇室成员、爱新觉罗后代,也不是皇帝的嫔御,风水攸关,名份所限,当然不能与主人同葬昭西陵。雍正只比皇三子允祉小1岁,苏麻喇姑去世时,雍正已28岁了。他对苏麻喇姑非常了解,也是非常敬重,曾与其他皇子一道参加苏麻喇姑的丧礼活动。为了照顾苏麻喇姑与孝庄之间的亲密关系,雍正皇帝决定将其葬在昭西陵附近,经风水*相度,将其墓地选定在昭西陵以东南新城的东墙外,距昭西陵只有1.5公里。
苏麻喇姑园寝于雍正三年二月动工,同年七月完工,八月初七日将苏麻喇姑葬入该园寝内。这座园寝坐北朝南,主要建筑由北到南有:地宫上建宝顶,前建园寝门3座、亭堂3间、大门3间,环以朱垣。门外建东西值房、东西厢房。宝顶位于园寝纵向中轴线上。
笔者曾多次调查苏麻喇姑园寝,走访南新城的老人。据老人们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京西逃。当地的老百姓都以为大清国倒了,于是一哄而起,就把这座园寝给拆了。苏麻喇姑的地宫是在日本投降前被盗的,地宫盗口长期敞开着。一位曾经进入过地宫的老人回忆,苏麻喇姑的地宫很小,人在里面站不起来,四面墙壁是用砖砌的。地宫顶都是用大平石板棚起来的。地面也是平石板,中心部位凸起。顶部是平的,面上有一个深十几厘米的平底圆形凹槽。老人们都说苏麻喇姑是火化的,说地宫里只有一口缸,被盗时缸里有水。东面的那座地宫没听说被盗过。老人们的话,为我们了解苏麻喇姑及其园寝,为研究清初葬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如今,苏麻喇姑的宝顶依然存在,许多游人慕名前往,去凭吊和怀念这位不平凡的女性。
希望对你有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9:11
不是 清圣祖仁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妻妾成群,然而惟有她的嫡妻--孝诚仁皇后才能够牵动他的一缕情思。康熙四年,十一岁的玄烨秉太皇太后慈谕,行采纳礼,立赫舍里氏为后,而此时的新娘也不过长小皇帝三个月罢了。虽然这是典型的*婚姻,但幸运的是康熙与自己的妻子的青梅竹马,情投意合。
有关康熙性情的描述,史载甚多,但关于这位皇后的品格,我们只能从康熙为她亲制的册文中窥见一二。那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满是溢美之词,对于这位早逝的女子只勾勒了一个通达得体的轮廓。不过依然可以隐约看见康熙皇帝对她偏爱:“积深爱以事两宫,每迎色笑”。其实在康熙的三位皇后中,太皇太后最喜爱的是孝昭仁皇后,她去世时,太皇太后希望亲自祭奠(后为康熙制止);而皇太后则对康熙的表妹青眼有加,频频催促康熙立她为后,正是皇太后在佟佳氏弥留之际的坚持,才使得康熙下旨立后,康熙并无此意。由此不难看出康熙对这位皇后的偏爱,认为所有的人都如自己一般地喜爱这位皇后。而说到她:“协欢心于诸御”,更是让人无限感伤。若是这位皇后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兄弟中只得他三弟一个朋友,不知会怎样的怜惜、心疼,原来大内皇宫,真心待她的惟有自己的夫君……
君去思君难见君,日日枕畔算归期
忽忆小儿若仍在,何似现今情断柒
康熙十一年二月初六,康熙与赫舍里氏的第一个孩子夭折。这时康熙赤城汤泉陪伴祖母,惊闻噩耗,郁闷难解,大臣反复劝他节哀。此前,康熙并非没有孩子夭折,但他一向擅长控制,将情绪掩饰的很好。此次震动之大,不能说没有赫舍里的因素。而赫舍里痛惜稚子,身体从此变的孱弱、多病,终于在这一年的秋冬交替时病倒了。此时,康熙又不在宫中,但他接到中宫有恙时,立即自遵化快马加鞭,仅一天的时间便来到了皇后的身边。夫妻相见,皇后的病立即好转,如此鹣鲽情深,实是让人羡慕不已。可惜祸无单行,他们幸福的圆舞曲眼见就要被残酷地画上休止符了。
十载夫妻,一朝相离。
惊散鸳鸯,此情依依。
康熙十二年底,吴三桂谋反。十三年耿聚忠谋反。四月杀吴应雄。就在这个多事之际,皇后又一次临产。五月初三上午巳时,皇后生育了一个健康的男婴;下午申时便逝于坤宁宫。转瞬间死事变丧事。康熙悲痛欲绝,不顾前方烽火连天,宣布辍朝五日,并决定为大行皇后举办隆重的丧事以寄托哀思。大行皇后的梓宫(清代帝、后死后册谥之前称大行皇帝或大行皇后;帝后的棺椁称梓宫)被安放在乾清宫。乾清门至隆宗门外布置皇后仪驾,皇帝及妃嫔宫人等一律成服(即穿缟素)。宫内停灵三天,此间,王公大臣和公主王公福晋、夫人等齐集宫内外,每日早晚两次举哀。全国*在二十七天内、民间七天内不准搞嫁娶等喜庆活动。第四天,由八十人抬着大行皇后的梓宫,在皇帝亲自监送下,恭移至西华门外的殡宫。早已等候的亲王以下各*、公主、王公福晋、夫人等跪迎灵驾,举哀奠酒。大行皇后的梓宫在西华门外的殡宫停灵的25天时间里,康熙皇帝竟然有20天亲自到皇后的梓宫前举哀、奠酒,哀痛无限,悲情无限。
自古皇家丧仪都有定制,皇后既已大行,便终要离去。赫舍里氏皇后死后的第二十七天,康熙皇帝亲自将大行皇后的梓宫送到北京北郊沙河地区的巩华城,并且在那里逗留到晚上戌时方回宫。不过赫舍里氏皇后并未孤单太久,也无须感到寂寞,仅仅相隔一天,康熙皇帝便又跑来这里与她相伴,倾诉衷肠。从《康熙起居注》中我们可以得知,康熙在“赫舍里氏皇后死后三年*去巩华城八十次之多。即便是征战三藩最激烈的时刻都不例外,以至于朝鲜使臣书曰:“清皇不恤国事……每往哭沙河宫殡后所。”能让一个致力做明君的人不计后果的追思自己,赫舍里氏皇后理应含笑九泉。而且她以生命为代价留给康熙皇帝的另一个生命,替她承载了康熙全部的柔情与厚爱。那又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可惜结局和这个故事太相似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9:12
康熙最爱的女人是其结发妻子——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1653-1674),是康熙初年四大辅臣之首辅索尼的孙女,父为索尼长子噶布拉。康熙四年(1665),赫舍里氏13岁时与小自己3个月康熙皇帝玄烨大婚,册立为皇后。康熙八年(1669)十二月十三生皇子承祜,可惜承祜在4岁时夭折。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初三在生育胤礽时,因难产身亡。康熙与赫舍里氏夫妻情深,在为她举行了隆重的丧礼后,第二年便把嫡长子胤礽立为皇太子。赫舍里皇后最初谥号为“仁孝皇后”,雍正时改谥“孝诚仁皇后”,后经多次加谥,全部谥号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